《上党参缘:仙圃遗种记》 第三卷 秋收·金德肃降 参精内敛

采完参叶,童子指向西方:“汝看太白星运行,今岁金旺,当用参叶润肺金、生肾水。”阿云望去,见太白星光芒炽盛,而参叶的银芒与之呼应,顿悟五运六气中“上临阳明,燥气流行”的道理——参叶的药性,竟能应天时而调人体之偏,此乃“天人合一”的真机。

第四回 食参敛津润肺燥 精血互化焕金容

阿云依童子所言,将参叶与川贝母、阿胶同煎。药汁成银白色,表面浮着黛色二气,银为肺金,黛为肾水。药香入鼻,阿云顿觉全身毛孔收敛,肺津如露,先前的干咳无痰竟随津液滋生而愈,咳出的白痰中裹着银珠,落地凝结为微型参叶。

“饮此汤,可通肺经三百六十五络。”童子递过银玉盏。阿云饮下,觉银气从胸膺沿肺经下行,至少商穴时炸开,眼前浮现出人体津液全图,肺经如银练缠绕,与参叶的银纹完全一致。更奇的是,他竟能看见自己的肺脏如银玉壶,参叶的药性化作琼浆滋润壶壁,壶中津液布散,如秋露凝霜。

小主,

三日后,阿云身泛银辉,登高望远时竟见周身环绕白气,白气中显映着参叶的影像,与天上的太白星、地下的参根形成三才共振——此乃“久服轻身延年”的仙效,恰如《本草纲目》所言“人参治肺痿肺痈,虚而多热”,而秋参叶独擅润肺滋肾,应秋金之性。

第五回 天人感应参金合 五运六气贯始终

霜降时节,阿云再访参田,见参苗已长出银色气根,气根上凝着霜花,霜花内显映着人体膻中穴的影像。童子立于苗旁,周身白气与参苗共鸣,阿云竟看见两人的肺经连为一体,参苗的气根与童子的经络形成天地网络。“此乃‘金性肃降’,”童子指参苗气根,“参精通肺,可肃降肺气,此为‘金生水,精化血’之理。”

此时,天空降下白霜,参苗的叶片自动转向,吸收白霜,气根则吸纳黛云,正是“金生水”的显象。阿云见自己的肺肾二经同时发凉,顿悟五运六气中“金生水”的道理——参苗借肺金而滋肾水,恰如人体“金水相生”。

童子摘下参叶置于阿云膻中穴,阿云顿觉眼前浮现出六气循环图——燥(金)、寒(水)、风(木)、热(火)、湿(土)、暑(火),而参苗的生长节律,竟与六气的更替完全同步。“参苗应秋金而敛,感燥气而坚,”童子的声音在气中回荡,“此草通五运六气,故能调人体之偏,除秋燥而养阴。”

第六回 五行相生参中藏 性味归经显真机

立冬前夜,参苗突然发出万道银芒,芒中显映出“金生水”的天道循环。阿云见参苗的银芒化作黛气,与自己的肾经共鸣,顿觉肾水如渊,肺金如露,露落渊中而肾精充盛。童子以玉杵轻敲参根,根中渗出金液,液中显映着“辛入肺、咸入肾、甘入脾”的五味图。

“参叶味辛入肺,性凉润燥;参根味咸入肾,性润滋水,”童子取金液滴入阿云口中,“其气清轻走表,可散肺燥;其味厚浊走里,能补肾精。此乃五行相生之妙——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周而复始。”阿云觉金液入喉后,沿任脉下行至丹田,化作精血布散全身,肺肾两脏皆感充盛。

更妙的是参的归经——阿云以指尖触参叶,觉银气沿肺经上行;触参根,则感黛气走肾经。童子笑道:“参叶走表入肺,参根走里入肾,参茎走中入三焦,此乃‘药物归经’之秘,恰合《珍珠囊》所言‘人参入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而秋参独重肺金肾水,应秋收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