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雨水·露结为珠灵根润

青梧忽然明白,这便是"木不克土,反为土用"的真谛——肝木的疏泄功能,正是为了帮助脾土更好地运化水湿,而脾土的健旺,又能防止肝木的过度克伐。露水落在他的手背上,化作一只微型甘露蝶,翅面上赫然写着"惊蛰"二字,预示着下一个节气的到来,而蝶翼边缘的波浪纹,恰似人体脾胃的蠕动节奏。

七、春雨悟真·七情妙谛

次日清晨,青梧将炼制好的"疏肝健脾膏"分装入瓷罐。瓷罐选用景德镇的青瓷,罐身绘着木蝴蝶与茯苓共生的图案,罐盖刻着"土德润身"四字。膏体呈琥珀色,质地浓稠而透亮,如凝固的阳光,轻轻倾斜瓷罐,膏体缓缓流动,如春日溪流,充满生机。

取少许膏方放入口中,先觉微微的苦,如春日新芽的清苦,直入肝经,唤醒沉睡的肝气;继而回甘,如雨后土壤的甜润,归脾经,滋养虚弱的脾土;最后有一丝辛香,如远处传来的陈皮香气,入肺经,宣发停滞的气机。三种味道层层递进,如春日的三个阶段:初春的微寒(苦)、仲春的温暖(甘)、暮春的和煦(辛),完整地呈现了肝气升发、脾气健运、肺气宣降的过程。

"此膏以木蝴蝶为君,疏肝解郁,如春日之巽风,主升主散;茯苓为臣,健脾渗湿,如春日之厚土,主载主化;白术为佐,益气固表,如春日之阳光,主温主煦;蜂蜜为使,调和诸药,如春日之雨露,主润主和。"云叟手持竹片,指着罐中膏体讲解七情配伍,"君药用量最重,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如君臣佐使各司其职,方能奏凯而归。相须为用增强疗效,相使为用引药归经,此乃配伍之妙。"

青梧点头,望着窗外细密的春雨,只见雨丝打在竹叶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如脾土运化水湿的声音;远处的土德池方向,甘露蝶正驮着露珠飞向天际,翅影掠过之处,荠菜花开出了小白花,星星点点,如脾土上撒满珍珠,那是湿气得化、脾气得升的征象。他忽然领悟,中医的七情配伍,正如天地间的节气变化,需顺其性、因其势,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手中的瓷罐渐渐温热,仿佛与体内的气血产生了共鸣。青梧知道,这一罐膏方,不仅是药物的组合,更是天地之气的凝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而那只在雨中振翅的甘露蝶,早已将"土德润身"的医理,刻进了他的血脉之中,等待在下一个节气中,绽放出新的领悟。

结语

此回书说青梧随甘露蝶至土德池,悟透木蝴蝶与茯苓相须为用之妙,更得神秘女童点化,明了五运六气中"木运逢雨补土气"的医理。正是"细雨润脾土,灵蝶疏肝木",欲知惊蛰节气青梧又将遇何灵蝶、探何秘境,且看下回分解。

赞诗

天街酥雨润肝脾,甘露灵蝶引药蹊。

木疏土德生清旷,水润春和化浊泥。

七情合鼎调阴阳,五运旋玑定岁时。

最是雨深玄妙处,天人同气脉相资。

预告

下一回《惊蛰·雷动风行气始畅》,且看青梧在春雷中偶遇"震灵蝶",引至"风木崖",见证木蝴蝶与天麻相畏相杀之妙。更有雷部药童现身,以"震卦起蛰"之理,演示肝风内动与节气的关联,解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玄机。正是:"一声雷动惊春梦,灵蝶衔风上九霄,若问眩晕如何止,且看崖头天麻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