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四折·鹿角解时验七情
木神凝视汁液,忽然挥手招来一阵狂风,将盆中浊水吹得飞溅而出。奇妙的是,飞溅的水珠竟在空中凝成“肝”“脾”二字,“肝”字青气缭绕,“脾”字黄气萎顿。苦娘轻吹一口气,墨绿色汁液如箭射向“肝”字,青气竟逐渐转为淡绿色,“脾”字的黄气也随之振作。
“妙哉!此乃‘青入肝,黄入脾’的五色对应。”贝母姑娘轻摇金铃,发出“角”音(木音),“肝”字的青气竟随着铃声舒展,如枝条抽芽,“角音入肝,可疏泄肝郁;配合苦药泻肝,如春风拂去乌云,使木气条达而不抑郁。”
苦娘取出天平,左盘放龙胆草三钱,右盘放白术五钱、苦参二钱,天平指针竟微微偏向白术一侧,却有一缕龙胆草的苦气缠绕住白术,形成环状。“此乃‘君二臣五佐三’之制。龙胆草为君,量小而力专;白术为臣,量大而固本;苦参为佐,既能助君药清热,又能防臣药壅滞。七情中‘相畏’‘相使’并存,方得攻防兼备。”
木神见状,从袖中取出一枚“木郁珠”,投入汁液。汁液瞬间变得墨绿如漆,散发出腐臭之气,其中的虫形虚影竟膨胀数倍,作势欲扑。芩儿轻笑,从通灵根上摘下一片黄芩叶,放入汁中。叶片遇毒汁竟化作无数细针,刺破虫腹,散出缕缕青烟,青烟中隐约可见“健脾”二字。“黄芩苦寒,入脾胃经,可清脾胃伏热,与白术相使为用,如良臣辅明君,共理中土。”
第五折·小满动三车施药饵
未时初刻,苦娘带着众人来到“三车坊”(水车、牛车、纺车)。这里的水车叶片上爬满青苔,牛车的木轴因湿热膨胀而卡顿,纺车的纱线黏成一团。她摘下苦菜花,放入石磨中,加入龙胆草、白术、苦参,以井水研磨成膏。磨盘转动时,竟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恰似人体肠胃蠕动。
张佃户服下苦菜膏,片刻后腹中传来剧烈的肠鸣,如万马奔腾。他冲进茅房,竟排出半盆黑褐色的溏便,其中夹杂着数十条死蛔,虫体表面裹着黄绿色的黏液——此乃肝胆湿热与虫积同泄之象。阿牛吃下用苦菜膏拌的小米粥,三日后竟主动推开泥土,吵着要吃饭,后颈的红斑也褪成淡粉色,如春日桃花。
李郎中摸着阿牛的脉,惊叹道:“弦脉转缓,滑脉转清,此乃‘肝气得疏,脾湿得化’之象。《幼科发挥》言‘疳皆脾胃病’,今泻肝热以治其标,健脾气以治其本,真乃‘治病求本’的典范。”
苦娘取出竹管,收集荷叶上的朝露,露水落入装有苦参的陶罐,竟发出“滋滋”声,如热铁淬火。“朝露得荷叶之清,能增强苦参的燥湿之力。”她解释道,“此乃‘以清引清’之法,正如以正气压倒邪气。”
第六折·祭车神时话医理
申时三刻,村落响起“祭车神”的鞭炮声。百姓们给牛车的牛角挂上苦菜花环,给水车的轴头涂抹麻油,车辕上贴着用苦菜汁书写的“车行顺利”符。苦娘趁机向众人传授“小满养生诀”:“小满者,‘满而不溢’方为吉,饮食宜苦,起居宜凉,情绪宜缓——苦能泻火,凉能清热,缓能疏肝。”
她指着水车上的木轴:“木轴需润滑方能转动,人体肝经需柔润方能疏泄。今用苦菜、龙胆草泻其火,白术、茯苓润其燥,正是‘刚柔相济’。”
麦娘望着田间补种的绿豆苗,苗叶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绿豆与苦菜同属苦凉,可作夏日茶饮。此乃‘以苦入心,以凉制暑’,亦合‘心与肝相通’之理,清心即所以泻肝。”
第七折·夜莺啼处话玄机
酉时初刻,夜莺在苦楝树上啼鸣,声音清苦如诉。苦娘望着西方天际的木星与土星,此时两星呈“木克土”之象,却有金星从中调和,形成“金克木,木克土,土生金”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