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争议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位提出新见解的臣子身上。

“陛下,罗刹国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其部落众多,各有利益纠葛。我大盛可暗中扶持其中较弱小或有怨言的部落,使其内部产生矛盾,自相消耗。同时,加强边防,但不主动挑衅,待其国力衰弱,再寻机图之,如此方为上策。”中年文臣条理清晰地解释道。

“嗯,此计倒是颇为巧妙,既能避免直接冲突,又能削弱罗刹国实力。”仁康帝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此计持赞同态度。一位武将出身的臣子冷哼一声,道:“此计虽妙,却耗时日久,且需大量细作潜入罗刹国,风险极大。万一挑拨不成,我大盛将陷入被动。”

“风险与机遇并存,此乃兵家常理。”中年文臣淡然一笑,似乎早已料到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只要谋划得当,细作训练有素,风险自可降至最低。况且,相比直接继续开战,此计无疑更为稳妥。”

“罗刹国皆是一些未曾教化的愚民,其国土也多是不毛之地。与其浪费精力与其纠缠,不如集中力量发展我大盛,待时机成熟,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荡平,岂不更为痛快?”武将出身的臣子话语中带着一丝不屑,显然对罗刹国并不放在眼里。

中年文臣闻言,微微摇头,道:“将军此言差矣。罗刹国虽民风彪悍,但其内部亦不乏智者。且其国土虽多为荒芜,却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若我大盛能妥善经营,必将为我所用,增强国力。”

他顿了一顿,继续道:“再者说,以雷霆万钧之势荡平罗刹国,虽看似痛快,实则后患无穷。一来,此举必将激起罗刹国民众的强烈反抗,使我军陷入无尽的战争泥潭;二来,我大盛亦需付出巨大的代价,国力受损,得不偿失。”

仁康帝听着双方的争论,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战争与和平的利弊,也明白每一场战争都将是对国家与民众的考验。他目光深邃地望向大殿外,仿佛能穿透重重云雾,看到未来的景象。

“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仁康帝终于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然而,国家大事,需谨慎权衡。朕以为,可先采纳文爱卿的‘以夷制夷’之策,暗中扶持罗刹国内部弱小部落,使其自相消耗。同时,加强边防,确保边疆安宁。”

他顿了一顿,继续道:“至于护国将军所提的直接荡平罗刹国之策,朕以为需谨慎考虑。若时机不成熟,贸然出兵,必将后患无穷。朕希望诸位爱卿能齐心协力,共谋国家大计,确保我大盛长治久安。”

武将们见仁康帝主意已定,纷纷收敛起脸上的不甘与急切,恭敬地低下头,齐声应和:“陛下圣明,微臣等谨遵圣谕。”

大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户部尚书见状,忙上前一步,微微躬身,问道:“陛下,关于罗刹国赔偿事宜,是否需要进一步商讨?如今咱们俘虏了近七成罗刹国王室成员,这无疑是我们在谈判桌上的一大筹码。”

仁康帝正要开口,却注意到那位中年文臣正对自己挤眉弄眼,心中不由生出几分好奇。他故作思索状,环视众臣,缓缓问道:“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提议吗?”

中年文臣见状,忙站出来,恭敬地行礼后说道:“陛下,如今夜色已深,几位阁老年事已高,恐怕此刻已是疲惫不堪。再者,关于罗刹国赔偿事宜,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微臣斗胆建议,不如今日先让诸位阁老回去歇息,明日再行商讨,如何?”中年文臣边说边对仁康帝眨眼,同刚刚提出‘以夷制夷’时判若两人。

仁康帝顿时来了兴趣,笑道:“魏卿所言甚是。今日确实夜色已深,众位爱卿跪安吧。”

“陛下圣明,微臣等告退。”众臣齐声说道,随后便准备退出了大殿。

然而,就在这时,仁康帝突然喊道:“魏卿如今正值盛年,又是朕的肱股之臣,就不必着急退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