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当年征辽他郁闷的原因。从双方伤亡来看,仗他打赢了,但没完成灭国,高句丽也没有臣服。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征辽一战没有完成他在政治上的设想。
那个时候,内有强臣,外有强敌,李治年纪尚小,又在他面前装的柔弱不堪,那个时候摆在他眼前的大唐,就是“内忧外患”。
“阿难,你说太子他睡得好吗?”
这个问题,张阿难一时不好回答,说太子睡得不好,万一皇帝心血来潮去东宫,看到睡得香甜的太子,他就把太子给坑了。
反之,说太子睡得好,皇帝会不会以为,他在安于太子不上心国事?
毕竟,皇帝经常在同他说,太子懒。
不过,在张阿难看来,太子不是懒,那是学国舅善避嫌疑,不得不说,外甥肖舅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皇帝之所以说太子懒,是因为皇帝想把自己手头上的活儿丢给太子,又不想放出权力,完全把太子当苦力,没压榨到人就说人懒,多少有些不讲道理。
“陛下,您这不是为难奴婢吗?奴婢一个宦官,怎么敢窥视太子的起居?”
李世民道:“朕没说你窥视太子起居,就是让你猜一猜太子会不会和朕一样,为前线的事情烦心,睡不着觉?”
“东汉时期十常侍之乱,社稷倾覆,国之不国。奴婢蒙陛下圣恩,得以有近身侍奉圣王的殊荣。奴婢侍奉陛下之日始,就下了决心,朝廷大事,奴婢绝不妄言。”
张阿难的忠诚,李世民毫不怀疑,此人在他身边多年,从来唯他之命是从,非要说插手朝政,也就是在承乾和李泰夺嫡的事件上,给承乾说了几次话,然后被他贬为监门将军,从此疏远。
“不碍事,朕相信你不会是十常侍之辈。”
张阿难笑道:“奴婢也相信自己不是十常侍之辈,可陛下您是圣王,有些事情陛下开了先例,后面的人就会效仿,遗祸无穷。”
这句话出来,李世民沉默了,想到后面的发生的事情,心口有些堵得慌,用承乾的话说就是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