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发展历程

拓跋焘杀完一遍之后,被打击过后的北朝佛教,在北魏末年,公元515年,还爆发过冀州沙门法庆聚众造反之事,其众多达5万以上。

这是第一次有记载,北朝佛教对世俗王权发出挑战,企图以所为新教义,扶持世俗王权,建立一个新的佛国王朝,最后失败了,被镇压下去了。可想而知,拓跋焘不杀那一批,北魏估计都得提前退出历史舞台。

时间一眨眼到了北周时期,宇文邕即位之初,北方僧尼人数逾300万,寺院4万余所,由于僧尼享有免税的特权,减少了国家的税收。

宇文邕除掉宇文护,正式掌权之后,针对国内佛教和道教猖狂的这个事情,他也开始着手处置。跟拓跋焘一个调调,先来文的,你不听话咱就来武的。

天和元年(566年)五月和三年八月,宇文邕先后两次召集百官、僧侣、道士等于大殿,亲自为其讲解《礼记》,利用儒学来改造佛、道二教。

历史对以上两次座谈会的记载:帝升高坐,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宇文邕表明了态度,当时的北朝佛教徒,并没有意识到宇文邕的敲打,或者说意识到了,但他们在赌,不会再出现一个拓跋焘那样的狠人。

很遗憾的是,北朝佛教赌输了,继续在私下搞事情,终于把宇文邕给惹毛了。宇文邕一个原则:听不懂《论语》,我就让你试试《抡语》,历史上的第二次灭佛事件。

建德三年(574年),宇文邕下令禁断佛教,毁坏、没收寺院,焚毁经像,勒令僧尼还俗。

北朝佛教运气比较好,四年以后,宇文邕死于北征路上,朝政由外戚杨坚把持,杨坚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灭佛运动结束,北朝佛教再一次兴起。

唐朝尊崇道教,但大部分皇帝都信佛,唐代的寺院就黑社会组织,唐代寺院发行“香积贷”和“功德贷”。

这些和尚以“慈悲为怀”借钱,以高额的利息收债,以田宅儿女作为抵押品,还不上的话,不仅田宅没了,媳妇儿和儿女都沦为寺院的奴隶。

武则天崇佛,她的男宠薛怀义就是一个和尚,从这个和尚身上,能窥探当时佛教的缩影。

薛怀义得宠之后,挑选年轻力壮之人为僧,在洛阳城里横冲直撞,谁要是躲得不够及时,就被打得头破血流,扔在路边,扬长而去,根本不管别人死活。

唐武宗李炎是个道教信徒,他抵触佛教,当然,这不是根本原因。

李炎即位之初,僧尼人数近30万,寺院近5万座。日渐壮大的僧侣队伍,形成一股政治势力,在朝廷内部,有30多名僧人被封官重用,其中不乏显官贵爵,有的甚至被封为将军,参与国家军事机密。

还有僧人与权贵交往密切,气焰极为嚣张,作奸犯科,“(出家人)殖货营生,仗亲树党,蓄妻养子”。

据《旧唐书》的记载李炎执政期间:十分天下财,而佛有其七八,矛盾终于再一次爆发了,佛教迎来了历史上第三次灭佛。

历史上第三次灭佛开始,会昌二年(842年),李炎下令天下僧尼凡有特长技艺,或有犯罪前科、违戒者,全部勒令还俗,并没收其当和尚的时候非法所得的财产。

想要保留财产也可以,你交申请自愿还俗,成为编户齐民,纳税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