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真我得光

在“伊甸”和“坚韧号”内部,所有人看着监测屏幕上,那虽然微弱却稳定复苏的绿洲信号,以及外部彻底消失的干涉压力,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他们知道,绿洲以一种近乎哲学的方式,渡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它……做到了。”蕾娜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却是欣慰。

“它找到了一条……属于它自己的路。”战琦凝视着那重新开始生长的绿洲,眼神深邃。这条路,以无法被定义的方式,赢得了存在的权利,但也将其未来的命运,引向了更加未知的深渊。

绿洲的答辩,没有赢来掌声,只赢来了沉默的观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对于在绝境中求存的生命而言,这沉默,已是最大的仁慈。

它的存在,本身将继续成为对这片死寂深渊最持久的诘问。而那一道被它感知到的、带着野蛮生长力的微弱规则痕迹,如同投入静湖的又一颗石子,将在未来,荡开怎样的涟漪?

基石”绿洲的重构过程,缓慢得如同冰川移动。它不再追求结构的复杂性和思维的锐度,而是将全部的规则力量,倾注于构建一种 内敛的、根植于存在本身 的稳固。新的规则结构从核心那纯粹的秩序奇点中生长出来,线条简洁,连接稳固,散发着一种经历过极致淬炼后的、返璞归真般的光芒。

这种重构并非简单的复原。融入其中的,是它在“答辩”过程中,对规则宇宙更深层次的感知。它的“界膜”变得更加通透,与外部“深渊”背景能量的交换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 和谐,不再是单纯的汲取与对抗,而是带有一丝微妙的、动态的平衡。内部规则网络的运行效率或许不如分化时期那般极致,但却多了一种 韧性,一种能够承受更大外部扰动的缓冲能力。

它就那样安静地存在于虚空中,像一颗经过打磨的规则水晶,不再刻意彰显自身,其存在本身却散发出一种不容忽视的、坚实的 份量。

“伊甸”与“坚韧号”的观测团队记录着这一切。数据显示,绿洲的规则稳定性指数正在稳步攀升,甚至超过了思想分化前的峰值,而其信息辐射的复杂度和波动性则维持在较低水平。它似乎进入了一种“蛰伏”或“沉淀”的状态。

“它找到了一种与外部环境,甚至与那监控网络共存的新模式。”蕾娜分析着数据,“不是对抗,也不是屈服,而是一种……基于自身存在本质的适应性稳固。”

战琦认同这个判断。绿洲以一种近乎“道法自然”的方式,化解了之前的意识危机,并将危机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基石。这种状态下的绿洲,对于“深渊”网络而言,研究价值或许并未减少,但直接威胁性确实降到了更低。

然而,就在人类团队以为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专注于研究绿洲这种崭新状态时,一直负责监控外部大环境的雷克,带来了一个足以让所有人神经再次紧绷的消息。

“检测到规则异常扰动。来源……非‘织网者之梭’方向。”雷克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冷硬,调出的星图上,一个新的、遥远的坐标被高亮标记出来,其方位与“织网者之梭”所在的核心区几乎呈对角线。

“扰动特征分析:呈现高频率、短脉冲特性。能量层级不高,但规则结构……极度不稳定且充满攻击性。”雷克将频谱分析放大,“其规则印记,与数据库中存在过的任何已知文明或‘深渊’造物均不匹配。属于 全新未知类型。”

“能确定其性质吗?是另一个‘织网者’?还是某种规则灾害?”索恩舰长立刻追问。

“无法确定。扰动持续时间极短,难以捕捉详细结构。但其不稳定性表明,它可能处于某种 崩溃 或 激烈演化 状态。其攻击性并非指向特定目标,更像是一种无差别的规则排斥现象。”雷克回答。

战琦凝视着那遥远的坐标,感受着从监测数据中传来的、那一丝混乱而暴戾的规则余韵。这绝非绿洲那种充满生机的秩序,也不同于“织网者之梭”的冰冷与严谨。这是一种……狂乱的、充满毁灭气息 的规则噪音。

“它距离我们多远?是否有向我方移动的趋势?”战琦沉声问。

“根据扰动传播速度估算,距离极其遥远,远超‘织网者之梭’与我方的距离。目前未观测到明显的定向移动迹象。”雷克回答,“但其存在本身,已经改变了这片星域的规则背景。”

是的,改变了。

如果说之前,这片坟场只有“深渊”的死寂、“织网者之梭”的冰冷秩序和“基石”绿洲的微弱生机,那么现在,第四种力量——一种充满未知与危险的 混乱变量——加入了进来。

“加强对此方向的监控力度,启动最高敏感度的被动探测阵列。”战琦下达指令,“同时,重新评估我方及绿洲的安全态势。这个新出现的‘邻居’,态度不明,但绝不可能友善。”

他看向舷窗外那安静重构的绿洲。它刚刚为自己赢得了一丝喘息之机,找到了与当前环境共存的脆弱平衡。而这个突然出现的、充满攻击性的未知扰动,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炸弹,随时可能将这来之不易的平衡彻底粉碎。

绿洲的重构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死寂的深渊之下,暗流愈发汹涌。新的威胁,已在远方露出獠牙。

生存的棋局上,又多了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危险的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