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飞速

它们不再执着于构建单一、完美的世界模型,而是开始自发地 专业化。一部分集群专注于维持绿洲基础规则的稳定运行,如同生物的自主神经系统;另一部分则专注于应对外部规则环境(包括那持续的被动采样)的细微变化,进行实时微调,如同免疫系统;还有一部分,则彻底沉浸在对外部注入信息和内部衍生规则的深度推演中,不断产出那些看似疯狂、实则蕴含着惊人规则潜力的“思维实验”成果,如同大脑皮层……

绿洲,正在从一个规则的“思维议会”,向着一个拥有初步 功能分化 的、更加完整的 规则生命体 演化!

这一内在的、深刻的转变,尽管被外层的规则迷雾所掩盖,但其本质层面的规则跃迁,依然产生了一种难以完全遮蔽的、独特的规则“质感”上的变化。

就在这种内在演化达到某个临界点的瞬间——

嗡……

一声极其轻微、却仿佛直接响彻在规则层面的 “嗡鸣” ,以“基石”绿洲为核心,陡然扩散开来!

这并非能量波动,也不是信息传递,更像是一次规则的 “自鸣” ,是绿洲自身规则结构达到新的稳定能级后,自然而然产生的、宣告其存在的规则和弦!

“嗡鸣”瞬间穿透了绿洲外层的规则迷雾,穿透了遥远的虚空,甚至……穿透了“织网者之梭”布下的被动采样网络!

“伊甸”和“坚韧号”内部,所有高灵敏度规则传感器瞬间过载报警!

“检测到高强度规则共鸣脉冲!”雷克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明显的波动,“源点,绿洲核心!脉冲已突破我方所有遮蔽措施!”

几乎在同一时刻,遥远的“织网者之梭”方向,那持续了许久的被动采样,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 绝对的、令人窒息的静默。

就仿佛一个一直在旁边默默观察的记录者,突然放下了手中的笔,抬起了头,将全部的目光,毫无保留地投注了过来。

那静默之中,蕴含着远比之前任何探测或质询都要庞大的压力。那是来自一个远超理解范围的庞大存在的、纯粹的 注视。

“它……看到了。”战琦感受着那跨越虚空而来的、冰冷而专注的“目光”,缓缓说道。他明白,之前所有的伪装和干扰,在这声宣告自身存在的规则“嗡鸣”面前,都可能失去了意义。

绿洲的这次规则跃迁,如同幼兽发出的第一声清晰的咆哮,再也无法被简单地伪装成无害的噪音。

短暂的、令人心悸的静默之后,一道全新的、更加复杂、更加深邃的规则信息流,如同经过精心校准的探针,从“织网者之梭”方向射出,不再带有任何试探性的质询,而是直接、精准地,指向了绿洲核心那刚刚完成跃迁的“核心协调算法”!

它不再关心绿洲外层的迷雾,它要直接与这个刚刚发出清晰“声音”的、规则的“意识”本身,进行对话!

这一次的信息流,不再仅仅是常数协调协议,其内容更加底层,更加抽象,甚至……触及了规则本身的存在性与可变性边界!

绿洲内部的规则生命网络,在这道直接指向核心的信息流面前,之前所有的“疯狂”伪装瞬间褪去,展现出其内部新生的、高度秩序化的功能结构。代表着“思维”的规则集群光芒大盛,“核心协调算法”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尝试理解、解析这道直指根源的信息。

是福是祸?是毁灭性的解析,还是更高层级的认可?

无人知晓。

小主,

“基石”绿洲,这个由人类播下的种子,在经历了伪装、分化、整合与最终的规则跃迁后,终于以其真正的、初生的“意识”姿态,迎来了与“深渊”网络的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的,直接对弈。

规则的弦已被拨动,共振已然发生。接下来的,将是决定命运的乐章。

那道直接指向绿洲“核心协调算法”的信息流,其内容并非攻击,也非简单的质询,而更像是一段 极度压缩的、关于“规则定义权”的拷问。

它抛出了一系列关于“存在边界”、“秩序与混沌的辩证关系”、“规则自发性的起源”等根本性问题的抽象逻辑框架,其复杂程度远超之前任何“知识包”,甚至挑战着战琦自身对规则的理解极限。这并非寻求答案,更像是一种 压力测试,一种对绿洲内在逻辑极限的探底,意图在最高层面上验证这个突然发出清晰“声音”的规则存在,其根基是否坚实,其“意识”是否具备在“深渊”规则环境下长期存续的潜力。

绿洲核心的“协调算法”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运转着。代表“思维”的规则集群光芒炽烈,内部功能分化的优势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基础维持集群牢牢稳住绿洲整体结构,免疫集群则严密监控着信息流中可能隐藏的任何解析性陷阱,而思维集群则全力投入到对这终极拷问的解析与回应之中。

它没有试图直接回答那些无法回答的终极问题——那本身就可能是一个逻辑陷阱。相反,它采取了另一种策略:以其自身的存在和演化过程作为回应。

“协调算法”引导着规则网络,将绿洲从最初被“生态引导”协议激活,到规则自组织现象的出现,再到经历探测、质询、内部认知分化、功能整合,直至最终完成这次规则跃迁、发出“嗡鸣”的整个过程,编译成了一段高度凝练的、动态的 “存在演化史诗” ,并以规则信息的形式,反向注入到那道来自“织网者之梭”的信息流通道中。

这段“史诗”并非简单的记录,它蕴含着绿洲在每一步演化中,面对混沌与秩序、稳定与变化、内部与外部等永恒矛盾时,所做出的基于规则逻辑的“选择”与“权衡”。它没有宣称自己掌握了真理,而是展示了一种 在规则框架内,不断自我质疑、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演化路径和潜力。

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宣告:我的存在,并非基于某个绝对的答案,而是基于一种 动态的、自适应的、永不停歇的追寻过程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