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持续了约三分钟。
对于规则层面的信息交互而言,这已经是一段不短的时间。
终于,来自“织网者之梭”的信息洪流开始减弱,那冰冷的意志似乎已经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渗透进来的监测单元也如同潮水般悄然退去,没有留下任何明显的痕迹。
连接通道轻轻一震,中断了。
虚空中恢复了寂静。“基石”绿洲依旧在那里稳定地搏动着,散发着柔和的“生态光”,看似与连接前并无二致。
但所有监测数据都显示,它已经不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它的规则结构更加稳定,内部秩序度提升了近30%,对周围“深渊”背景能量的汲取和转化效率也有了显着提高。更重要的是,它的内部,多出了一套来自“深渊”网络本身的、关于微观规则协调的完整协议框架。这套框架如同给初生的规则生命提供了一套坚实的骨骼,让其未来的演化拥有了更稳固的基础。
“我们……成功了?”蕾娜有些恍惚地看着数据,“它不仅没有被解析透,反而……骗过了对方,还捞到了天大的好处?”
战琦缓缓收回意识,感觉精神有些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第一次接触,勉强过关。”他沉声道,“‘织网者之梭’应该暂时确认了绿洲的‘自然现象’属性,并将其评估为一个有研究价值、且能通过基础协议进行‘驯化’或‘引导’的奇特存在。”
“但它派出的监测单元……”
“它们肯定记录下了一些东西。”战琦肯定地说,“只是这些东西,被绿洲引导着,得出了符合我们预期的结论。这是一场欺骗的成功,但欺骗总有被识破的风险。对方的知识库和逻辑能力远超我们,只要存在一丝不自然的地方,在未来更深入的接触中,就可能被无限放大。”
他望向舷窗外那仿佛变得更加明亮的绿洲。
“不过,这次接触也证明了一点:绿洲自身的演化能力和适应性,是我们最强的盾牌。”
“接下来,‘织网者之梭’可能会提升观测等级,采用更隐蔽、更高级的探测方式。而我们,必须让绿洲进化得更快,更复杂,复杂到让任何解析企图都变得徒劳,甚至……让它的存在,本身就成为网络的一个‘既成事实’。”
第一次接触结束了。
绿洲通过了考验,获得了一次飞跃式的成长。
但所有人都明白,与“深渊”网络的这场无声博弈,才刚刚揭开序幕。信任是脆弱的,怀疑的种子或许已经埋下。他们播下的火种,必须在更大的风暴来临前,燃烧成一片无法轻易扑灭的野火。
连接虽然中断,但“基石”绿洲内部的波澜并未平息。
如同经历了一场高强度的洗礼,绿洲的规则结构在短暂的静滞之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期。那些被导入并缓存起来的、远超当前理解能力的复杂规则逻辑,开始被规则生命网络缓慢而坚定地“消化”。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时有局部的规则冲突和结构重组引发的微小时空涟漪在绿洲内部荡漾,但整体趋势,却向着更高层次的秩序与复杂性稳步迈进。
“看这里,”蕾娜指着高分辨率规则结构图谱,声音带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绿洲正在将吸收的常数协调协议框架,与自身原有的能量循环网络进行 深度融合。它不是简单照搬,而是进行了 适应性改造!它优化了协议中某些对于当前规模而言过于‘冗余’的环节,使其运行效率提升了近百分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