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建议:标记,列入长期观测列表,定期扫描,数据归档至【未分类规则现象】数据库。】
一道无形的标记,被烙印在了这片星域的规则坐标上。
它没有被立即清除,但也并未被忽视。
“基石”绿洲,这个在死寂深渊中点燃的微小星火,终于正式进入了那庞大网络的“视线”。
生存的游戏,进入了下一个,更加复杂的回合。
它的光芒依旧微弱,但在无边的黑暗中,这固执的闪烁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言。
基石”绿洲被标记了。
这个消息如同冰冷的暗流,在“伊甸”与“坚韧号”的决策层中蔓延。虽然“威胁等级:低”和“长期观测”的结果已是目前所能期望的最好情况,但这意味着他们彻底从阴影走到了聚光灯下,哪怕这盏灯此刻还只是漫不经心地扫过。
接下来的数个标准周期,风平浪静。没有新的探测波,没有攻击,仿佛“织网者之梭”真的将他们归类为一种值得记录的、但无需立即处理的自然奇观。
然而,战琦和团队并未放松警惕。他们利用这段宝贵的喘息时间,全力推进各项计划。
优化后的“生态引导”协议2.0版本被悄无声息地注入绿洲。新协议加强了对规则自组织现象的引导,特别强化了基于上次防御成功经验的“动态干扰”与“信息伪装”能力模块。同时,第一批经过精心设计的“知识包”——包含基础分形几何、简谐波动方程、以及一些纯粹的逻辑公理——被拆解成最原始的规则信息流,如同播撒种子般,融入了绿洲内部规则生命的演化环境。
绿洲的响应令人欣喜。其内部的规则结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复杂起来。那些原本如同黏菌丝线的结构,开始自发地形成某种具有重复性和对称性的网络节点,隐隐透出一种基于数学之美的秩序。它们对“知识包”内容的吸收也初现端倪,在某些能量流动的路径上,可以观测到与简谐振动高度相似的规则波动模式。
它正在学习,正在成长,以一种超越所有人预想的速度。
但真正的考验,总是在人们刚刚建立起一丝信心时,不期而至。
“接触!”雷克冰冷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检测到非攻击性规则信息流。来源……‘织网者之梭’。目标……直接指向‘基石’绿洲核心。”
所有人的心瞬间提了起来。不是探测,是信息流!这意味着对方开始了主动的“交流”!
“内容!”战琦立刻命令道,同时将自己的意识感知提升到极致,小心翼翼地触碰那道源自远方的、冰冷而规整的信息流。
没有语言,没有图像。那是一种极其纯粹、高度压缩的 规则质询 。如同一段自洽的逻辑代码,直接叩问着绿洲存在的“合理性”根基。它在询问绿洲内部规则结构的“熵减”动力来源,询问其自组织现象背后的“目的因”,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触及了那些刚刚被引入的、属于秩序世界的“知识”痕迹。
这不再是盲目的扫描,而是针对性的、基于前次观测数据的 审问 !
绿洲内部的规则生命瞬间被激活。那层动态防御网络再次浮现,但这一次,它没有选择粗暴的干扰和伪装。在“生态引导”协议2.0的辅助下,它似乎“理解”了这次接触的性质不同。
规则结构网络开始剧烈地涌动、重组,无数规则单元以极高的频率闪烁着,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而激烈的集体计算。
它在尝试 回应!
战琦屏住呼吸,没有贸然介入。他想看看,这个由他们亲手催化、却又自行演化的“孩子”,会如何面对它诞生以来的第一次真正“对话”。
几秒钟后,一道由绿洲自身规则结构震荡产生的、微弱但清晰的信息流,被发送了回去。
这回应并非直接回答那些冰冷的质询。它更像是一种……展示。
绿洲将自身内部能量循环中,那高效汲取“深渊”背景能量并转化为秩序的过程,凝练成一段简洁的规则演示;它将那些自组织形成的、具备基础信息存储功能的拓扑结构,以某种抽象的形态呈现;它甚至将一部分刚刚整合的、关于分形几何的规则片段,作为一种“内部自然生成”的复杂模式,展示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