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将近

只要是朱雄英交代的事情,姚广孝每一件都办的十分漂亮,对于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朱雄英一直想让他多出出力。

但这老和尚知道朱雄英心里在想什么,对于太子想把自己当驴使,他是一百个防备。

朱雄英嘿嘿一笑,走到他的身边,随意的说道:“先生,你这些年,在应天学院,你也应该知道,这些人才,我都是要外放在外面的,如今江西那边的事儿,已经完事儿了,我准备在应天,准备些基层试点的活儿。你觉得这事儿怎么样?”

姚广孝略微一思索,从各方面考虑了一番,说道:“殿下,您要是想从应天试点一下,这应该并不困难,因为朝廷对于应天的掌控力强,不足以掀起什么大的水花,若是放在地方上,应该会有很大的困难。”

朱雄英沉思片刻,点头表示认同,在官僚体系之中,吏是最底层的存在,都是负责前沿的工作,但具体到基层事务上,这事儿还不好办。

这个时期的吏员,可不是谁都能当的,你家不说是个地主吧,最起码也得是个富户,基本上和平民阶层没有关系,因为吏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在明初这个社会环境下,还不具备这种条件。

你总得识字识数吧。

另外,吏员有时候需要处理赋税,徭役等事务,如果出现了亏空,那是需要吏员自己垫上的,普通人家能垫的起吗?

当然,若是有多出来的,那不就是工资吗!

所以,你要是搞基层事务,首先就是损害的富民和中小地主阶层,这个层次的人群,占比很大,所以阻力也就会更高,整不好所有的地主都站起来反对你。

历史上,很多皇帝,为什么改革改到一半,就改不动了,因为再改下去,就到了自己的头上了,他仰仗的那些大臣、官僚,就是改革最大的阻力,但是却是保证他皇位的最大助力。

这种情况下,你要是再改革,那就是自己人都反对你,这皇位也做不久了。

而大明的策略是什么呢?首先,先保证军队的利益,以淮西勋贵控制整个军队,淮西勋贵的利益怎么控制呢,给予他们产业经营权,海外经营权,他们虽然放弃了土地,但是他们获得的财富,比以前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