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找出攻打筱向城的办法,朱雄英前前后后派出去的侦察兵有数百人,已经将这个地方的地理情况和防御情况摸了个七七八八。
召集众将一番商议之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地方不能绕过去,也绕不过去。
如果采取绕路的办法,明军大量的物资,重武器,将运输困难,明军的补给线将会完全暴露在日军的攻击范围之内,这是明军无法接受的事儿。
而且在明军进攻其他地方的时候,这在侧面和后面的七万人,就会随时出现捅自己一刀,这就让明军主动化为被动了。
并且,朱雄英一直主张,要尽可能多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明摆着七万人不消灭,去消灭哪里的?
所以,争论的焦点,就转为了,如何消灭敌人。
首先先看筱向城的复杂布局,采用了连郭式和梯郭式的布局。
连郭指的是,筱向城有本丸、二之丸、三之丸三座连成一起的城郭、并且分别占据三座独立的山峰。
本丸,位于东峰,是指挥中心,设有‘天守台’,方圆三里,可以俯瞰周围十里左右。
二之丸,位于中峰,配置兵营,粮仓和武器库,通过木栈道与本丸相连,用作相互支援和传递命令。
三之丸,位于西峰,是前沿防线,设有多重壕沟和石墙,控制主要登山的路径,外侧还有瓮城一样的结构。
石墙是用花岗岩交错堆叠,最高处可达三丈,宽两丈。上面遍布射击孔洞,满足上千箭矢射出。
看到这里,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了,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据点儿。
这是山名氏的核心区域,用了两万多劳工,建造多年,就是为了防范以前来自西面和北面的敌人。
这就是日本方,防御朱雄英的西路军,最大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