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正在阅读的时候,朱标说:“应天织造局今年产量下降了两成,户部给出的理由是工匠不足!孤有疑问,究竟如何产生的这个人员缺口!故而向你一问!”
杨靖快速扫视奏章,将奏章还给宝福太监,开口说道:“殿下,今年十月,应天织造局有织户逃户,并且伪造户籍!有七十余户,共计三百六十余人被牵连,占总人数三成以上,新工匠还没补充进来,很多织造无法按时完成,故而减产!”
“逃户?”朱标皱起眉头,手指不自觉的拍打桌案!
洪武时期将全国户籍按职业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灶户(盐户)等类别,实行世袭制,禁止随意变更户籍!
如果逃户,初犯杖八十,再犯充军。如果涉及自行户籍改动,则是罪加一等,要杖二百,家族之中男丁充军,女眷充入浣衣局!
这还没完呢!
逃亡工匠的邻里、保甲长若知情不报,按《大明律》“里长失于取勘致有脱户者,一户至五户笞五十”。也就是说街坊邻居都得受罚!
这还只是最优情况,很多时候都会加重刑罚,株连会很广泛,但就算如此,也不至于有三百余人吧!
于是,朱标开口问道:“是否逃户者并非一人?”
“殿下猜的不错,织工张复蛊惑了十三户织工,并为他们伪造户籍,户籍伪造的像模像样,同党直到最近才被全部查出!”
杨靖仔细回想了一下,对着朱标一五一十的汇报!
“织工当中竟然还有能伪造户籍的人?”朱标表示十分惊讶,他思考片刻,突然想到了一个事情,这人可能在北伐中有点用,于是他继续问道:
“这人是否读过书,谈吐如何?”
杨靖曾负责监管应天织造局,对这个叫张复的有些印象,于是他说道:“殿下,此人读过书,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不然也不能蛊惑这么多人!”
“也是!”朱标点了点头,说道:“这些人可曾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