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发现,如同在他探索史诗级的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指向明确方向的灯塔!
他不再执着于立刻去理解那些宏大而狂暴的自然法则。
眼前有一个更清晰、更触手可及的样本——模仿这种赋予造物基础法则特性的技艺!
思路瞬间清晰。
他立刻有了新的计划:
利用手头所有的海洋生物素材,结合这只机械螃蟹的结构灵感和其蕴含的‘法则维系’理念。
尝试制造能够长久适应海洋环境的探索和战斗魔偶!
他不再追求制造拥有毁天灭地力量的魔偶,而是先追求“契合”与“持久”。
既然无法摸索,那就模仿!
这对于精通魔偶制造技术的他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过程依旧艰难,失败率极高。
许多魔偶在成型瞬间就因为法则意念与物质结构冲突而崩碎。
但几天后,第一批相对成功的作品终于诞生:
形如魔鬼鱼,通体幽蓝,能深潜匿踪,传递信息的“潜渊者”;
状似剑鱼,吻含骨刺,迅捷如电,附带雷击的“雷戟”;
它们下水了,动作流畅,功能达标,甚至比以往的同级魔偶更节省能量,与海水环境也更加亲和。
船员们发出欢呼,研究员们记录着数据,认为取得了巨大突破。
然而,姜寻站在船舷边,看着海水中自如巡弋的“潜渊者”和“雷戟”,眉头却微微蹙起。
成功了,但又没完全成功。
这些魔偶,性能优秀,结构稳定,甚至因为融入了他的意念和模仿的法则倾向,比普通魔偶多了一丝灵性。
但是......
他清晰的感觉到,它们缺少了最关键的东西。
缺少了那只数百年历史的机械螃蟹内部,那丝真正被世界法则“承认”并主动“维系”的韵味。
他的造物,更像是一件做工精良的“仿品”。
其存在依旧依赖于他提供的能量和结构强度,依赖于他不断维护的符文回路。
一旦核心能量耗尽,或结构受损严重,它们依旧会腐朽、会崩坏。
而那只机械螃蟹,哪怕能量枯竭数百年,其最核心的“存在”本身,依旧被世界法则铭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