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证据,正史记载了管仲的可怕制度!

(我怕我说出去会被人打死的!)

对于如此刷新三观的观点,那当然要给出实锤的证据来,不然还真就是说不清楚。

但这个证据有吗?

那简直太有了!

陈勇直接把早就做好的视频给放了出来。

天幕中画面一片漆黑,然后发放的逐渐横亘在天幕之上

竹简上浮现了一行醒目的大字。

《国语·齐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

竹简上,一行行殷红的文字复现:

《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

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易。’

公曰:‘处士、工、商、农若何?’

管子对曰.......》

不发在正文中了,发个图片,因为正文可能会卡审核

后面则是齐桓公和管仲长篇大论的对话,其中管仲就详细叙述了如何把齐国的所有人分成四个等级:士农工商,

然后又如何用使用物理隔离,并且说出了这样隔离有什么样的好处。

因为这段古文的篇幅过于巨大的关系,

陈勇的节目中就没有放出后续的原文,因为放原文大家也看不懂,放原文也容易卡视频的审核,毕竟篇幅太长了,就跟复制粘贴一样了。

还是直接放翻译之后的,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大概翻译一下。

【齐桓公吕小白问:“怎么治理百姓,才能让天下大兴呢?”】

【管仲回答:“把人分为士、农、工、商,然后不能让他们混杂居住,物理隔离起来,这样百姓就会世代从事祖辈的职业,也不会发生民乱。”】

【齐桓公又问:“那怎么才能实现这种治理方案,又怎么让四民安心成为这样呢?”】

【管仲答道:

“从前圣明的君主安置士人,让他们住在清闲安静的地方;安置工匠,让他们住在靠近官府的地方;安置商人,让他们住在集市周边;安置农民,就让他们住在田野附近。”

“让士人聚集在一起居住,在这种舒适高雅的地方,父辈们谈论孝道,谈论恭敬,谈论悌道。士人从小就习惯这样的环境,内心安稳,不会因看到其他行业而改变志向,也会轻易成为士人,这样,士人的儿子以后就会永远成为士人!”

“让工匠聚集在一起居住,他们耳聋目染,学习观察四季变化,器物的制作,谈论手艺,相互探讨技巧,相互交流技术成果。工匠从小习惯这些,内心安稳,不会因见异而思迁,这样就能让工匠的儿子就会成自然而然的只能是工匠!”

“让商人聚集在一起居住,他们谈论利润,讨论如何盈利,交流物价行情。子弟的学业不用费力就能掌握这些,而他们也只会这些,就不会向往成为其他职业,所以,商人的儿子终究会成为商人!”

“让农民聚集在一起居住,他们会观察四季农时,准备农具,冬天知道如何清除田里的杂草,春天知道如何播种,他们脱下外衣干活,头戴茅草或蒲草编的斗笠,身穿防雨的蓑衣,浑身沾泥、双脚涂满泥水,暴晒着身体,用尽四肢的力气在田野里耕种。让农民的儿子学会耕田,只会耕田,这样,农民的儿子永远只会是农民!”】

【这就是证据,是左丘明写在正史中的!】

【也是古代人尽皆知的,只要你读过春秋时代的着作,必定对这个不陌生。】

【管仲要彻底锁死晋升通道,让权贵永远是权贵,让底层永远无法翻身的做法,还用找证据,还用瞎编吗?在古代,不正是当权者的普遍认知吗?】

【你们说,这跟种姓制度有何区别?】

【当然还是有区别的,阿三的低种姓也是有姓的,而春秋时代的底层连姓氏都没有!】

........

ps:

对于管仲的这个制度,说实在的,很难让人接受,但,在古代,这就是常识,甚至是很多学派所推崇的统治秩序。

知道为什么要反对封建主义了吧,这玩意就是封建主义的构成要素。

大家看的满意的,给点数据啊,催更,免费的为爱发电都点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