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刘备:你们劝你们的,孤不听劝不就没事儿了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2427 字 4个月前

因为曹操手下的人,论其真心,其实可以分成两批:一批是因为忠于大汉朝廷、忠于皇帝,至少抹不开明面上直接给皇帝当官的面子,然后才去投靠曹操的。另一批,则是心中已经没有汉室,对汉室完全无所谓,只想忠于曹操,求个富贵。

当然,原本历史上,刘备后来称汉中王时,许都朝廷的情况其实已经没那么复杂了。因为曹操已经先做了很多勾当,如萧何故事、封魏公、封魏王、杀皇后。

每次曹操有动作时,许都或是邺城朝中都有人或明或暗跳出来反对,然后曹操就大肆高举屠刀、诛锄异己。

经过近十年的清洗,最后到曹操当上魏王后,许都和邺城几乎一个心向汉室的坚定者都找不出来了。那些忠汉派不是被杀了就是跑了。

所以,原本历史上,刘备称汉中王时,其实并没有多少“许都/邺城的忠汉派人才”可以被刘备得罪,那些人已经被曹操杀得差不多了。

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这一世,这些潜在的“许都忠汉派”还活着。比如耿纪、韦晃、吉平等历史上后来起事的反曹志士。

刘备如果无视朝廷,完全自导自演、表什么就接受什么、想封王就封王,想封官就封官,那些“身在许都的忠汉派”就有可能恐惧,担心自己将来地位不保。

因为刘备完全另起炉灶大肆发官,许都原本有前后左右、四征四镇将军、九卿尚书台阁,刘备也封一套前后左右、四征四镇,那将来等他干掉曹操后,许都朝廷那些“位置重合”的高官,不就得全部给刘备的人腾地方了?

诸葛亮正是考虑到了这一层,才觉得眼下有必要收着点。表是可以表的,但不能表了就直接“自导自演全盘接受”,这样,才能暂时团结住更多的人。

至于将来,要等曹操再有进一步的大逆不道之举、或是许都的忠汉派被曹操进一步清洗后,刘备这边才能更进一步。

刘备大致摸清了诸葛亮的想法后,也是颇感叹服,觉得实在是想得太周到了。

只是,具体该如何操作,刘备还是有些想不到。他便继续虚心求教,请诸葛亮细言之。

诸葛亮便把自己刚刚想到的方略,全部和盘托出:“比如,士元方才所说的、劝进主公封王的奏表,我觉得就可以上,但主公未必要接受就是了。

我们完全可以先投石问路,让人上表之后,主公再另上一表以谦辞,或是折衷接受其中一部分不犯忌讳的内容。这样一来,还能顺便观察一下天下各方势力的人心向背。”

诸葛亮短短两句话,就切中了事情的关窍所在。

劝刘备称王这事儿,本身其实问题没那么大——你怕名声不好,可以不接受嘛!

原本历史上,刘备封汉中王这事儿,按照其各阶段的性质细究的话,其实也是能分成三步的。

性质最轻的第一阶段,是马超等十几人给汉献帝上表请封刘备。这一阶段刘备是不会被天下议论的,因为他自己完全可以不答应。

第二阶段,是刘备自己也给刘协上表、表示自己响应了马超等人的表,到了这一步,才会有人议论刘备。

而第三阶段,是刘备直接筑坛举办典礼。这代表刘备认为“我虽然没收到陛下的回复,但我认为那只是因为陛下被曹操挟持了。所以陛下心里肯定是愿意的,我就按陛下的心意办了”。

诸葛亮虽然不是穿越者,不知道历史。但他以常理推度,也觉得如今第一步是完全可以做的,第二步的话,则能选择性的做,拒绝一些忌讳的部分,接受那些不太忌讳的部分。

而历史上的第三步,那现在肯定是完全不行的。

刘备原本正在骑虎难下,诸葛亮给了他这个台阶,他立刻便觉得豁然开朗。

对啊!孤可以不接受劝进啊!先让人劝劝又不要紧!

“孔明此论甚善!可以让人先细细斟酌起来……”刘备不由自言自语地评判到。

而一旁的庞统,听主公似乎已经被说动、他提到的劝进封王计划有可能搁浅,也不由有些着急。好在庞统也颇有急智,紧急在脑中排查了一番后,还真就被他发现诸葛亮计划的一个漏洞,便连忙指出道:

“主公!如若担心天下毁谤,便畏惧不前,恐怕会失去良机啊!若依孔明之言,看似稳妥,其实也有些违碍。

主公试想,如若主公真心要让天下人觉得自己并无称王之心,那么对于劝进之表,又岂能简单反驳、拒绝了之?

肯定要严惩上表之人,以明主公之志。但若真严惩了上表之人,岂不令那些希望主公上进的志士寒心?”

刘备闻言,心中也是微微一凛,眉头不由紧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