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所有在品官,都可以入宫参加大朝,跟皇帝一起庆祝完元旦。
卯时开始,午时结束,吃饭四品以下的吃个流水席就能回去了,四品以上的要等新顺王这边的宴会结束,才回去休息。
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初六正式上班,开会、安排、规划,忙到十三。
十四、十五、十六放上元节假期三日。
十七归来,元月假期也就结束了。
当然,这只是朝廷中枢的假期,也不多,但胜在终于可以松松精神了。
新顺国这段时日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官员累死累活的基础上的,王三一旦忙起来,可不见得比朱元璋时轻松多少,毕竟要做的事情太多,能用的官吏太少了。
一个人身兼多职,可以说是常态。
不过今年结束就好了,去年选出来的吏员,经历了两个月的观政,可以发下去干活了。
“大王驾到!”陛前一个青壮太监挥舞净鞭,抽出空响,让所有人都心下一凛。
众人回过神,纷纷下拜山呼千岁。
王三穿着黑绸金线龙袍出现,头戴九冕旒,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大王千岁!”
“免礼。”王三落座。
王三身边,另一个年岁不小的老头儿,甩着拂尘,对下便朗声:“王若曰:免礼!”
“谢陛下!”
众人齐齐回应。
这一套对话是贺天岸搞出来的。
太监传话要用“王若曰”,王自然是大王,“若”就是代表说话,若于王前,或者省略王字,那就是代表这句话是王的意思。
而众人回礼,不能直接喊皇帝、上位,这样不伦不类的词,而是对代表王三传话的人回答:“陛下!”
因为臣子不能直接对君王直接对话,同时从汉代开始,皇权开始加强,同时受到天人感应的影响,天子需要隐秘才有威严。
于是皇帝居于九陛之上,臣子不能抬头对视,姿态更是要放低。
所以只能于陛前下方称呼,久而久之才衍生了皇帝陛下的说法。
大王与皇帝,其实没差多少。
贺天岸虽然认为王三的大同论很对,也很赞同很多内容,但在礼法这一块他还是强调要强势,因为第一代君主,必须要一言九鼎,否则“大同”肯定推不下去。
至于最后王三会不会变,对于贺天岸来说不重要。
如果王三背弃了自己的理想,反噬的只会是他家江山社稷,贺天岸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人,已经在悄然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