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变革获批:破万难展宏图志

他知道,今天算是彻底栽了。

萧景川冷笑一声,不再理会这老家伙。

他转过身,对着皇帝,恭敬地说道:“陛下,刘御史老眼昏花,污蔑臣,还请陛下明察。”

皇帝抬眼看了看萧景川,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刘御史,嘴角微微上扬,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他将目光重新落回手中的计划书上,一页页仔细翻阅,没有说话。

御书房内,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萧景川的心跳声,在寂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一下一下,仿佛擂鼓一般,敲击着他的耳膜。

他知道,这计划书,是他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

他必须成功,他必须救下萧家,他必须成为这大盛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萧景川只觉得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皇帝脸上的表情,如同深不见底的古井,让人捉摸不透。

萧景川的心,也如同这古井中的水,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

他知道,这是最后的考验,也是决定他未来命运的关键时刻。

终于,皇帝放下了手中的计划书,抬起头,看向萧景川,眼神深邃如同夜空中的星辰。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萧景川,你这计划……”

“……颇为大胆,却也切中时弊。”皇帝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盯着萧景川,“你且细细说来。”

萧景川精神一振,知道机会来了!

他立刻开始详细阐述计划书内容,从科举考试内容的僵化,到选官制度的弊端,再到人才选拔的局限性,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他将现代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与古代科举相结合,提出分科考试、择优录取的设想,并辅以官员绩效考核制度,力求打造一支高效廉洁的官员队伍。

小主,

“陛下,如今我大盛选官,只重诗词歌赋,却忽略了实务。臣以为,治国安邦,并非仅靠华丽辞藻,更需实干之才。就如同战场杀敌,光会吟诗作对有何用?还得会排兵布阵,运筹帷幄才是。”萧景川言辞犀利,直指问题核心。

皇帝听后频频点头,显然被萧景川的观点所打动。

“爱卿所言,甚是有理。朕也觉得如今的科举制度,确实有些不合时宜。”

萧景川乘胜追击,继续说道:“臣建议,将科举考试分为文科和武科,文科考察治国理政之才,武科考察领兵打仗之能。如此一来,方能选拔出真正能够为国效力的人才。”

皇帝沉吟片刻,问道:“那这考试内容,又该如何设置?”

萧景川早有准备,从袖中掏出一份早已拟好的方案,双手呈上:“陛下请过目。”

皇帝接过方案,仔细翻阅,不时点头称赞。

郑公公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心中却暗自感叹:这萧大人,真是深藏不露啊!

而跪在地上的刘御史,此刻早已面如死灰

皇帝看完方案,龙颜大悦,一拍龙案:“好!萧爱卿之策,甚合朕意!准奏!”

“臣谢主隆恩!”萧景川心中狂喜,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皇宫书房里,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郑公公连忙上前,将萧景川扶起,满脸堆笑:“恭喜萧大人,贺喜萧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