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西藏道上的绮梦

民国二十六年,暮春的风还裹挟着些许料峭寒意,在广袤无垠的天地间肆意穿梭。蜿蜒在西藏的 318 国道旁,枯草仍倔强地探着头,似在等待一场盛大的新生。那荒芜的土地上,偶尔能看到几株顽强的野花,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却又绽放着生命的倔强。

张小刚,一位年轻的邮差,背着沉甸甸的邮包,牵着那匹瘦骨嶙峋却眼神坚毅的老马,一步一步地在这条充满未知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他身形略显单薄,却透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儿。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邮差制服,在风吹日晒下已略显破旧,但他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它的整洁,仿佛那是他身份的象征。

张小刚的脸庞被高原的阳光晒得黝黑,犹如古铜一般,透着一种沧桑的质感。那双眼睛却格外明亮,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透着坚定和善良。他的嘴唇干裂,起了一层薄薄的皮,但总是挂着一抹温和的笑容,那笑容仿佛能融化冰雪。每走一步,脚下的砂石都会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条道路的古老故事,又似在低语着岁月的沧桑。

他这一趟的目的地是一个偏远的藏民村落,要送去的不仅仅是信件,更是外界与这片神秘土地的微弱联系。那些信件里,或许承载着远方亲人的思念,或许是商业往来的重要信息,又或许是某个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次传递都是一份希望。

一路行来,山峦沉默,如同沉睡的巨兽。只有马蹄踏在砂石上的“哒哒”声,单调而又执着,仿佛是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天空中偶尔飞过几只孤雁,它们的叫声划破寂静,却更增添了这天地间的空旷与寂寥。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神秘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片土地设置的屏障,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畏。

日头偏西时,金色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仿佛是大自然最后的温柔。张小刚瞧见路边有一座破败的小客栈,客栈的招牌在风中摇摇欲坠,上面“悦来栈”三个字已模糊不清,只留下岁月侵蚀的痕迹。那招牌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落寞,让人不禁心生感慨。

他又累又饿,望着那破旧的客栈,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牵着老马,他步履蹒跚地走进客栈。刚一进门,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时间沉淀的味道,混合着尘埃和腐朽的木头。里面光线昏暗,只有几缕夕阳的余晖透过破旧的窗户缝隙洒进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尘埃在光柱中飞舞,如梦如幻。

柜台后,一位面容憔悴的老板娘正百无聊赖地擦拭着酒杯。她的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几缕发丝垂落在脸颊边,增添了几分凌乱之美。眼神中透着疲惫与麻木,仿佛对生活已经失去了期待。

“老板娘,来一碗热汤面,再给我的马喂些草料。”张小刚边说边将邮包小心地放在桌上。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客栈里回荡,带着几分疲惫和期待,仿佛这简单的要求是他此刻最大的渴望。

老板娘头也不抬,低声应了句:“好嘞,客官稍等。”声音里透着几分疲惫与冷漠,仿佛这样的要求她已经听过无数次,却再也提不起丝毫的热情。她的动作缓慢而机械,仿佛只是在完成一项例行的任务。

张小刚找了个角落坐下,卸下肩上的重担,伸展了一下酸痛的腰背。他发出一声轻叹,仿佛要将一路的疲惫都吐出来。他环顾四周,客栈的墙壁上挂满了岁月的痕迹,斑驳的墙皮脱落,露出里面的砖石,那砖石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角落里还堆放着一些破旧的杂物,仿佛被时间遗忘,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不一会儿,面端了上来,热气腾腾,香气扑鼻。那碗面虽然简单,只有几根青菜和几片薄薄的肉片,但在这寒冷的傍晚,却驱散了些许寒意。张小刚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大口吃了起来。面条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他却顾不得擦拭,只想尽快享受这片刻的温暖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