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实地调研

张秋文和杨晓走在前面,开始介绍种植的新型作物品种及其带来的收益。张观文跟着他们走进田地里,仔细观察着这些新型作物。他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饱满的果实,问道:“这种作物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怎么样?推广难度大不大?”

张秋文连忙回答:“市长,这种作物适应能力很强,而且产量很高。只是前期培育成本有点高,如果能够得到更多政策扶持就好了。”

张观文站起身来,看向远方连绵的田野,说:“如果真像你们所说效益这么好,市里面肯定会加大扶持力度的。不过,一定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这关系到老百姓的健康。”

这时,旁边一直没说话的杨晓开口道:“市长,其实我们还有个想法。现在电商很发达,我们想建立一个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扩大知名度。但缺乏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张观文眼睛一亮,“这是个不错的点子。市里可以组织专业的电商团队来给你们培训,资金方面也可以协调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张秋文和杨晓听到市长这么积极的回应都面露喜色。

张观文继续在田里踱步查看,他看到几个农民正在用老式农具劳作,便说:“现代化农业也要注重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这既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张秋文忙不迭地点头称是。

之后,张观文又参观了基地的灌溉系统和仓储设施,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最后离开农业示范基地时,他再次叮嘱工作人员要做好数据统计和跟踪监测,以便更好地调整扶持策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后,车队朝着下一个调研目的地驶去。不一会儿,车队很快来到了第三个调研点,大坝镇传统文化旅游村落项目部。

此时,苏瑶早已经在项目等着了。随着张观文从车上走下来,苏瑶走上前来,恭敬地说道:“张市长,欢迎您来视察传统文化旅游村落项目。”

张观文微笑着回应,目光扫视着周围颇具古风韵味的建筑。苏瑶开始介绍:“市长,这边计划以官寨村以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就地打造以明清古建筑风格为主的民宿区。另外,在那边则是传统手工艺展示坊的规划地。”

张观文点头表示赞同,他沿着小道漫步,看到一群工匠正精心雕琢着木质雕花。他走近询问:“这些手艺都是本地传承的吗?”工匠自豪地回答说是。

然而,张观文发现一些建筑材料随意堆放,存在安全隐患。他严肃地对苏瑶说:“安全管理要跟上,不能因为追求速度而忽略细节。”苏瑶连连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