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丰收就可以,尧上本来就是靠农业收入的。虽然外出务工的人也有,但是在家的老百姓一年到头就靠那点收入了,尧上的米不错,听说古时候还是贡米呢。你看什么时候我们搞个丰收节什么的,帮老百姓打一打名气。”张秋文边说边安排着。
“行,我去对接一下县里面相关部门,看有没有可行性。”蔡斌回道。
就这样车子在摇摇晃晃中到了尧上村村委会所在地,村支书安阳这会儿正在门口等着。安阳看上去四十多岁的样子,脸红红的样子,看着像是喝酒了一样。大概是天色比较大,太阳晒的吧。
“书记,你们来了,先去办公室喝杯茶。”安阳说道。
“行,先喝杯茶,顺便了解点情况。”
刚走进尧上村村委办公室就听到电风扇“嘎吱嘎吱”的声音,九月的天还是很热的。这个时候村部还比不得往后,都还用的老式吊扇。甚至很多村部的房子还是以前的老祠堂,看上去破旧不堪,整个就一危房。
“主任和会计呢,怎么没看见?”刚一坐下,张秋文书记便问道。
“他们去田里面看收稻谷了。”安阳回道。
“今年稻谷收成如何,老百姓一年搞到头,就看这下了,你们要抓紧点。趁这段时间天色好,把该收的谷子都收了,顺便问一下有什么地方在收,不要老是靠镇里面去想办法。老安,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哈。”张秋文边拿起手中的茶杯边说道。安阳就坐他对面,听着张秋文的讲话,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眼睛转得飞快。
“书记,其他的都好说,也有人来问过,就是这个价格大家都不怎么满意。想着过几天再看看,再一个最近天色比较大,村里面用度增加了,不说别的,就这电费不用了不少,你看……”安阳双手搓来搓去的,那样子哪里像一个村支书,说像个小商贩还差不多。
“你少说那些没用的,安心把谷子收割搞好,其他的问题不用你来考虑。”张秋文见他这个样子也不想多说。“走,到田里面去看一下。”
小主,
随即一行几人从村部出来,没几步路就到了田边。放眼望去大几百亩的田地里种满了稻谷,正是收割的季节,稻谷金灿灿的,清晨的阳光打在上面,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卷。杨晓随即拿起手中的相机,顺着张秋文走来的方向“咔嚓”就是一张,随即一幅写意画面就出现在相机里面,真有意境。
“老人家,今年谷子大丰收哈。”张秋文站在田边问道。
“哪样?”老人茫然抬头看到田边站了几个人,打头那个不认识,旁边是村支书安阳。
“哦,安支书啊,有什么事吗?”老人随即问道。
“这是镇里面的书记,问你今年谷子收成好不好。”安阳边说边介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