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 9 月 14 日,在大坝镇政府大门前,一个身材挺拔、面容清秀的年轻人静静地伫立着。他叫杨晓,刚刚走出黔省最负盛名的学府,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来到这里成为大坝镇今年新招录的公务员。
杨晓出生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家中最为显赫的人物当属他那位因时代变迁而不幸被划为地主阶层的教书匠爷爷。然而,这位爷爷早在杨晓的父亲尚未懂事之时便已离世,只留下些许模糊的记忆和传说。
正因如此,杨晓是不折不扣的“三无”人员——既没有雄厚的财富作为支撑,也缺乏强大的权力背景庇佑,更谈不上什么深厚的社会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普遍认为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注定只能埋头苦干,如同任劳任怨的牛马一般。
此刻,夜幕逐渐降临,时针悄然指向傍晚时分。此时正值饭点,镇政府食堂里热闹非凡。一张张餐桌旁坐满了人,大家谈笑风生,气氛热烈。只见一个个红光满面的身影交相辉映,显然是在宴席间畅饮了不少“八加一”(酒)。
就在这时,席间突然有人提起:“今天是不是有新人来报到啊?我好像听说是个挺年轻的小伙子呢,就是不知道这人究竟怎么样……”这句话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瞬间激起层层涟漪,众人纷纷将话题转向这位即将到来的新人身上。
“是哈,现在的年轻人了不得,听说还是个本科生,哪像我们那个时候,清一色的中专生,能有个大专生就不错了,哪个本科毕业的愿意到我们这些穷咔咔来嘛。”酒桌上响起一道声音。
“管那么多干啥子,本科毕业又怎么样嘛,还不是得向我们这些老家伙学习学习,是不是哇?”
“对头对头,管他的,喝酒喝酒,今天不醉不归。”
与此同时,大坝镇政府门口,杨晓拿出表面磨得光亮的手机拨了一个号码。号码是在面试培训班上的同学何松给他的,同样是今年新招录的公务员,不过在另一个乡镇。
“喂,是米吉昌米哥吗?我是何松的朋友,我现在在大坝镇政府门口,他让我到了打你电话。”
“嗯,知道了,你在门口等我一会儿,我来接你。”电话那头说道。
不一会儿,一个身着白色短袖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你就是杨晓吧,你好,我是米吉昌。走,我先带你去办公室,书记镇长不在,先去和部长报到。然后再到食堂吃饭,这会儿正是吃饭的时间。”米吉昌很是热情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