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过年了,每年过年都一样,并没有区别,生活依旧。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流程,更多是一种仪式。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每年放假的时间也最长。
过年在一年中,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辞旧迎新,我们在和过去告别,迎来全新的一年。对过去一年进行总结,也对未来提出希望。
家庭团聚,很多大家庭,平时没空相聚,春节里一定找机会聚一聚,聊聊,沟通感情,喝喝酒。
祈求吉祥,很多人在这时候,都会去寺庙里撞钟祈福,也有很多南方的家族都有祠堂的,都会在祠堂里进行祭拜仪式,希望老祖宗保佑子孙。
很多在异地打工上班的人,都在春节前千里奔袭,浩浩荡荡,跟随春运的节奏,回到自己的家乡。
上亿的人,拖家带口,从大城市奔向故乡。
平日里热闹的大都市,都渐渐的安静下来。
平日里充斥着留守儿童和老人的乡村,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这种热闹也只能持续一个月左右。
产生春运这个名词,表面上的原因是大家过年对于家庭的团聚的渴望,对于亲情的热烈的希望。一年了,在这一年里,自己的的收获成果,都可以和家人分享。当然,很少有人愿意分享自己的失败。
离的近的人,一年也许会回乡很多次。
春运的本质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尽管这几年国家的大力发展中西部,让全国经济的发展更加平衡。也确实有很多人离开东部和南部的经济发达城市,回家乡工作和创业。
在上海和广州等城市,整体的流动人口有所下降。
最近,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再加上家庭自有车辆的大幅增加,春节期间自驾游,和跟团游的人数大大增加了。
整个春运期间的人流量并未下降,反而大幅上升了。
2019年的春运整体流动量是30亿人次,发展到2024年的春运整体的流动量是84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