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几天下来,张天云渐渐适应了党校的生活节奏。
每天早上按时起床,有课就去上课,没课就在家上网查阅资料。
经历过“两世为人”的他,现在对每个学习的机会都倍加珍惜。
其实,党校的学习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只是走过场。
张天云发现,这里的老师水平都很高,真的能学到不少东西。
特别是行政管理学和经济学这两门课,张天云听了几堂课之后,感觉收获颇丰。
他不禁感叹:“党的党校制度真是太好了!干部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学习之余,张天云也不忘和同学们交流。
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同学,发现自己确实有点“另类”。
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来自省市一级机关的干部,很多级别都是副处甚至更高,而且年龄都不大,基本都在45岁以下。
大家对这位插班进来的学员也充满了好奇。
一来是因为张天云年轻;二来大家都明白,能在培训班开始后再插班进来的,肯定得有点“硬实力”。
当然啦,这里的学员跟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可不一样。
因为他们都是老机关了,说话、做事都透着那么一股子“老练”。
不过张天云可不在乎这些,他觉得自己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这个充满微妙与机智的世界里,沟通成了一门高深莫测的艺术,而张天云呢,就像个守护秘密的宝藏猎人,对“我来自雍平”这个秘密守口如瓶,绝不轻易泄露给任何人。
课余时间,大伙儿聚在一起,聊的可不是书本上的那些枯燥知识,而是怎样在人生的棋盘上巧妙布局,为自己编织一张四通八达的关系网。
经过几天的“摸爬滚打”,张天云渐渐摸清了这个小江湖的门道——原来,这里藏龙卧虎,不少人都是从省委、省政府那些大机关里下来的,
就连武德市委办公室都派了人来,比如那个谭志明,年纪轻轻,具体官职不详,但从他那老练的话语和沉稳的气质来看,级别估摸着不会比自己低。
谭志明,这家伙可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才三十多岁,就已经把“圆润”二字修炼到了极致。
他就像个社交场上的明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迅速成为焦点,课余时间里,总能看到他和其他学员谈笑风生,那场面,和谐得就像一家人。
在张天云这双敏锐的眼睛下,看出学员们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大阵营。
一边,是住在蓉城市区的“贵族派”,下课后,他们便开着小车,风驰电掣般回到各自的领地,这些人,要么是省机关的大佬,要么是蓉城市机关的精英;
另一边,则是住在宿舍的“草根派”,比如张天云所在的八号楼,就聚集了一帮来自江南各地级市的干部,八大城市,每个市都派出了几位代表。
这两大阵营,就像是两条平行线,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却鲜有交集。
大家似乎都默认了这种无形的界限,谁也不想越雷池一步。
想想也是,官场嘛,说到底就是个名利场,大家各怀心思,只对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感兴趣,至于那些“无用之人”,自然是懒得搭理。
不过,张天云可不在乎这些圈子不圈子的,他觉得自己就像个旁观者,静静地看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他看来,这个地方,可不是拓展人脉的好去处,这里的每个人都戴着面具,说话做事都藏着心眼,更像是在寻找志同道合的盟友。
而他呢,自觉还没达到那个级别,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选择倾听,而不是发表意见。
这天中午,张天云吃过饭后,见下午没课,便像往常一样,打算回宿舍享受他的网络时光。
推开门一看,嘿,客厅怎么乱得跟战场似的?他心头一紧,心想:这又是哪位大侠来“光顾”了?
嘿,这党校里难道还藏着什么神秘大盗不成?
张天云正琢磨着要不要回卧室探探虚实,看看有没有什么不速之客光顾,结果,“咔嚓”一声,那扇平日里紧闭的房门竟然自己开了。
从里面悠哉游哉地晃出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看上去和自己年龄相仿,打扮得那叫一个随性自在,
一头利落的港式平头,短得能反光,就是脸色稍微白了点,像是营养不良,不过瑕不掩瑜,还是挺帅气的一个小伙子。
“哈喽!”张天云热情地打了个招呼。
小伙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问候吓了一跳,眉毛一挑:“哎,你是谁啊?怎么有这儿的钥匙?”
张天云一听,对方语气里带着点小刺,连忙摆手澄清:“别误会,我也是这儿的住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伙子眉头一皱,小声嘀咕:“伍学烈这家伙,明明跟他说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