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不怕死,他一直认为如果在和敌人作战的过程中战死,那是作为一名士兵的光荣。
但现在,他作战的对象是自己的国人,还有自己恩人的儿子,所以他是心不甘情不愿参与这场战斗的。
董云在军中多年,深深明白,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一道理。
所以,看到令旗挥起,他也只得带兵向前突进。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董云自己作战勇敢,每次战斗总是冲在最前面,所以他手下的士兵也悍不畏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董云的千人队冲在队伍的最前方,深深的嵌进中王爷联军队伍深处,甚至已经能够看到在队伍最核心处的几位王爷。
董云正在组织手下士兵拼命前行,但却看到福王杨顺就在自己前方几百米处。
见自己恩人的儿子,此时已经狼狈不堪,盔甲零乱,满脸惊慌之色,正拼命的招呼身边的士兵,抵挡离自己越来越近的敌兵。
这一情形,让董云十分难受,他仿佛看到,已经死去的杨明,正用愤怒的目光看着自己。
想到这里,董云叹了一口气,一转身,向另外一个方向攻去。
董云的千人队这样一调整,不仅将自己的攻击削弱了一大半。还使得他身旁的其他几支进攻队伍,也受到了影响,大大的延缓了向几位王爷中军帐突进的速度。
在辅国大将军所带的这三十万大军中,有好些领兵将领,和董云有着相同的心理。
因为他们中好些人,都曾是胜王杨明的属下,获者对杨明十分敬佩。他们都不愿意让,他们心目中的战神的儿子,因为兵败而被俘,或者被杀。
几位王爷都是先皇的儿子,在这三十万大军中,还有很多是受过这些王爷的恩惠,或者是同情这些王爷的人。
在这种心理下,将士们的攻击力度减弱了许多,让正常情况下,很容易被击溃的众王爷联军,终于勉强保持没有大败。
由于面对的是几位王爷,在攻击的时候,这辅国大将军也留了一定余地,避免某位王爷在这场大战中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