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整个工地,三人吃了顿午饭,陈明就匆匆离开了。
他爸妈今天下午就会到深城,他还要回去陪两老吃饭,下午路过莞城还要谈业务,时间有些紧张,原来预想的去看私人船厂也没能去成。
倒是王铭洋和黄有金两人开车出去转了半天,看过好几间,都跟小作坊似的,破旧不堪,王铭洋一下子没了兴趣。
“唉,这边的人都不怎么出海打鱼了,这些船厂也差不多倒闭了,我觉得还不如我们家那边的呢,起码每年还会有邻居换新船。”
黄有金说道。
他的家就在离王铭洋家一百公里左右的镇上,那里靠海,以前家家户户都是从事跟海有关的生计。
那边有个大的乡镇集体船厂,私人的也有不少。
“你说的我刚才也想到了,不过离这里远嘛,不好管理。以前那个振兴船厂不是说要卖吗?”
“六年前卖给了一个外地老板,现在近海的鱼都被捞完了,渔民即使有政府给的油费补贴,出海也经常赚不到钱,所以,跟这里的一样,很多渔民上岸进城打工了。
那外地老板又跟本地渔民不熟,接不了业务。
船厂基本没工开,里面的草长得都比我高,过年时挂牌到现在也没人接手。”
“你爸和你小叔以前就是在船厂上班的吧,他们以前好像是造船师傅吧。”
那时候王铭洋还小,对这些事情知道的不多,只知道每年黄有金母亲,也就是自己的堂姑妈过节都要送点自己晒的咸鱼干过来家里,那可是喝粥时的最佳拍档。
“是造船师傅,不过他们造的都是木头做的渔船,长二三十米,宽三五米而已,不是你想的那种。
振华船厂就是后来技术落后造不了铁船才慢慢没落下去的。”
“你说,要是我把船厂买下来,要多少钱?”
“应该不贵,打电话问我爸就知道了。
我们那片现在除了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基本都出来工作了,以前小时候那种热热闹闹的景象早就没了。”
说到这,黄有金感叹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