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借个人用用

辞职之后 不过冮东 610 字 18小时前

话题回到煤专公司,我问宋超想用哪种方式,让我补足股份的原始价值和实际净资产的差额?

宋超说,他原本没准备把这个事告诉我,让我现在先别纠结,等公司第一次分红时,再解决这个问题。

我知道,煤专公司尚在初创阶段,需要在新产品研制和市场开发方面,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距离实现总体盈利至少还有一两年时间,宋超这么说,纯粹是找借口拖延,是想让我接受既成事实。

在农机厂改制和筹建煤专公司问题上,我都帮了宋超大忙,没有我的出谋划策、跑前跑后,这两件事,宋超不可能完成的这么顺利完美,他曾经几次说过,要在经济方面给予回报,以感谢我的鼎力相助,但都被我当场拒绝。

在我看来,朋友之间本就该互相帮忙,彼此成就,只要不存在钱财方面的实际支出,就不该和经济利益扯上关系。

自己现在确实帮到了宋超,但宋超之前也没少帮我。比如说,去年我辞职后不久,因心中不忿,想让侯得财和姚南北难堪,只打了一个电话,宋超想都没多想,不考虑可能对自身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一脚把修造厂踢出了农机厂的供应链,帮我好好出了口恶气。

如果接受了宋超在经济方面的回馈,那是不是也要算一算,宋超当初对我的帮助值多少钱,自己是否应该也给予他价值相当的回报呢。

宋超是苏北盐城人,出生成长于浩浩淼淼的黄海之滨,我是土生土长的河西人,在绵延万里的黄河水滋养下长大。

两个素昧生平的男人,在远离各自故乡的古城相遇相识,发现彼此有很多相同之处,都能在对方身上,依稀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这种感觉很奇妙,于是相见很晚,很快从路人变为朋友,几年相处下来,关系越来越融洽,信任度也越来越高。

我是不满十六岁,初中刚毕业,被父母逼着当了煤矿工人,凭自己的专注和努力,打拼到现在这个状态。

宋超和我的情况有点类似,初中毕业时,正赶上停课闹革命,学习成绩非常出众的他,因此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作为最后一届老三届学生中的一员,进入大队修船社,从电焊工学徒干起,后来进入公社办的造船厂… …,在制造行业浸淫了十几年,车、削、铣、磨、镗、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宋超凭自己一身真本事,开始了单干,从路边修车铺干起,一步步干到今天的程度,不但在家乡有资产千万的机械厂,还在古城创建了新农机厂和眼前的煤专公司。

因为都在未成时就开始上班,经历有相同之处,在很多问题上,我和宋超有着相同或者近似的认识,所以沟通起来很舒服。

宋超年龄比我大了整整一轮,我们认识时,他早就是身家千万的大老板,而我还是月工资只有五百块钱,但却自命不凡的国企小领导,但宋超从未在我面前流露过财大气粗的样子,没有送过我值钱的礼物,也没请吃过豪华大餐。

相处几年,我和宋超之间,和最普通的市井朋友一样,平常各忙各的,互不打扰,偶尔有时间聚聚,小菜几碟,把酒言欢。有需要对方帮忙了,一个电话过去,他和我肯定全力以赴,为朋友两肋插刀。

我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