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衣不蔽体

这筐分成两层,里面这层孔洞很大,外面的则很密实,最后再用黄泥在筐外面厚厚地涂抹。

到了最后,再用大石头压在上面。

这就是古法流传沤麻。

通过重物的挤压和水的浸泡,让大黄麻彻底分离,顺便完成脱胶。

每天都要往里面注水,确保其不要腐烂。

沤麻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这个时间正好给陈东用来做纺车。

所谓的纺车,并不是一定要做得很大。

陈东在草纸上画出图案。

纺车是L形,总长不到两米。

在这个环境下,所有器械只要求简单粗暴,结构越简单,后期维护越容易。

这是最好的选择,就是选用手摇,而不用脚踩式。

有了图纸,陈东便着手制作。

纺车为木质结构,下面是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上面则是一个风车状的纺轮。

而最难的就是它!

陈东找来一些杨树,用斧子修成大小一致的长度,再用木榫连接,做成一个简易版的风车状。

随即,陈东又把这两个风车中间加上一根食指长短的木棍。

这根最短的木头,恰恰是纺车最重要的部件。

如果没有平衡轴,整个纺车会晃动得特别严重。

陈东做木工很快,不到两个小时,纺车的基本外形已经出现。

而后,只需要在下方打两个贯穿孔,中间用一根短横木作线轴,让麻绳从中间穿过。

外形基本搞定,剩下要解决的就是核心动力问题。

陈东找来两块方木,一块凿出‘凸’字形,一块凿出‘凹’字形。

两个卡轮放在一起严丝合缝,当摇动摇柄的时候,两个卡轮就开始工作。

别看只是两块小小的木头,一旦摇动起来,产生的拉力相当大。

正是这种强大的拉力,才让大黄麻成为线。

这就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用最简单的工具,产生最大的力,实现最强的生产。

所谓四两拨千斤,便是如此!

周晴目不转睛地看着,在她眼里,这和魔法没什么区别。

只是,有一点她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