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经验宝宝山越登场

6月初,臧霸带着5000人马入驻柴桑,柴桑此刻已有5000水军,7000步卒,剩下3000被徐晃带去彭泽了,另外还有就地招募训了了一个月左右的新军5000,整体来说实力还是有点了。

这不,徐庶和郭嘉又开始布局了,他们准备先拿下鄱阳,上次的情报还说鄱阳县现在只有2000宗族势力在占地为王,这两天情报又有变化了,听说鄱阳的守军得到了柴桑和彭泽被攻陷的消息之后,大肆招兵买马,凑出了8000大军,主要人物赵辞自立为豫章郡太守,鄱阳的赵家、陈家、吕家皆鼎力支持(全是杜撰,不用杠)。

赵辞自立之后,把劝降书发往了豫章郡各县,连徐靖手上都收到了,让徐靖没想到的是,鄱阳附近四县居然真的降了,非常之没骨气,西南方向治所南昌县也终于传来了消息,豫章郡南边都已经被山越占领了。

《后汉书·灵帝纪》:最早提及山越的史料之一,记载“建宁二年(169年)九月,丹阳(郡)(注:郡治在今宣城)山越围太守陈夤,夤击破之”。

胡三省《资治通鉴》注解:“山越本亦越人”,因其“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故曰山越”。

《十七史商榷》卷四十二:亦载“案山越者,自周秦以来,南蛮总称百越,伏处深山,故名山越”。

关于山越人的具体起源,有观点认为他们主要是秦末汉初百越人的后裔。自秦统一天下以来,秦国降服居住在原越国境内的越人君长,并迫使闽越归降。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动用军队对吴越地区的闽越人进行了强制移民,但仍有大量闽越人逃入深山。这些逃入深山的闽越人及其后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山越人。

翦伯赞着《中国史纲要》中称,山越分布在“长江以南今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境内。”

白翠琴亦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史》中指出,山越“主要分布于吴郡、会稽郡、新都郡、鄱阳郡、丹阳郡、东阳郡、豫章郡、临川郡、庐陵郡、衡阳郡、长沙郡、始安郡、桂阳郡等东吴的扬州诸郡和曹魏的庐江郡。

总之,三国时期山越分布范围东及于海,西达湘江,北抵长江,南邻交州,相当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的部分山区”。何光岳指出山越“分布于古代扬州区域内的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新都、鄱阳等郡,即相当于今长江以南的皖、苏、浙、赣、闽等省交界的山区丛林地方”。

根据郭嘉收集来的情报显示,豫章南边郡治南昌已经被山越大帅黄乱所占领,黄乱组织了近人的势力。而海昏县则是一路退到北边的原来的郡兵和宗族势力,混在一起就60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