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外交不是请客吃饭(十五)

耶律利也曾经郑重其事的抗议过,之后杨宗保的态度也十分诚恳地郑重其事的答应他,奈何他们都是从周晨手底下被调教出来的无赖。

当杨宗保发现他叫耶律利为韩利的时候,耶律利的负面情绪总是特别容易被挑逗起来,而周晨曾经告诉过他,负面情绪是谈判的大敌,他影响人的思维,人的认知,人的注意力等。所以当在谈判中发现自己已经处于负面情绪的时候,一定要将谈判及时中止,以便于自己的情绪回调。

界于周晨的教导,杨宗保冷静分析,权衡利弊,索性就恶习不改,有意无意的不管在哪里见到耶律利,都喊他名字叫做韩利。

搞得使团里好些人都误以为这耶律利,是曾经从杨家叛逃到北盟的汉人。是曾经用过韩利这个名字。是曾经杨宗保的舅识。

搞笑的是团里面有一位老学究,非常典型的血统论者。有一次在不明就里的时候,突然在谈判桌上越过双方的桌面,抓着韩利的手说道:“汝投靠北盟几载?可是愧对祖宗!如今汝已在南国,便是弃暗投明的好时候!好男儿不问出身,回来认祖归宗为国家,为朝廷做一番大事业。尔这几载投贼的污点,自会被洗刷干净……”

那日之后,耶律利勃然大怒。他气得跳脚,又不好自降身份破口大骂。气得他在会场,眼睛突突的鼓了起来,面色也一阵青一阵红,最后发展为纸白。

那老学究,显然也是一个没有眼色的家伙。看着耶律利气得浑身发抖的样子,以为他被自己说动了心,正在做着思想斗争。

就打算再出一把子力气,火上浇油直言道:“韩家随自古庞杂,但亦多归复汉人。汝父辈舍弃蛮族姓氏,而今你又从贼则为大不孝!今日反正就在当时!”其势慷慨激昂,其用词口若悬河。

恰好这老头是同北方被称作文贼的姜涛一个团的,率领的使团的姜涛,见此时机百年不见,索性直接将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摆上案头。

耶律利当时脑子已经气的头昏眼胀,哪里还能细细的想着条款,交给下面的人左右见了没有问题,都没有讨价还价,签了字便将文件摔到一旁扭头就走。

姜涛手里的第二份文件还没有拿出来,耶律利早已经率团离开,搞的姜涛大呼“可惜。”

若是按照正常谈判时间把握,他有把握能让耶律利再签了5份丧权辱国的条约,差点把自己的“尅屁挨”提高到全组第一。

小主,

咸平六年最后一个秋天的末尾,签订了流传后世的癸卯条约。也是北盟从此走向衰落的标志。

期间虽有反复,但是一直也没有参透这份条约对其的经济剥削本质。后世的史学家一致认为,这也是周晨从一个普通默默无闻的百姓,走上了华夏民族历史的舞台的开端。

在这个秋天的最后一天,双方正式签订完毕癸卯条约。北盟的贺新年使团超额完成了任务。浩浩荡荡的启程开始了归国的路途。

北盟未来最伟大的首相,险些看破周晨经济阴谋耶律利,伴着萧瑟的秋风离开了这座带给他他无限感慨的城市。

他发誓回到家乡,一定要把上京城建成这个世界上第二个汴梁,甚至变的比东京汴梁更加繁华!

汴京的浪漫,汴京的富裕,汴京的周晨。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旦作为礼部接待的正职官员,只是在使团到达的第一天出现一次,使团离开的最后一天出现一次。其他的时间全部由周晨负责。

条约签订好之后,南朝的官僚机构便飞速的运转起来。周晨这个迎接北盟贺新年使团的副使,随着北盟使团的离开,他的工作也就告一段落。

朝廷接下来并未给他指定什么新的工作,皇帝对他的安排,只是叫他安心等待新的任命,期间也赐下了无数的金银珠宝,便之后再没有消息。

赋闲了的周晨也得以有时间专注雪橇的研究,有时间专注对付汴京城那些良心变坏的木炭商人。

这段时间周晨都没有闲着。他急需寻找新的代替燃料。他知道若是现在叫张家开始大量的生产木炭,也就相当于是从零开始,从伐木造窑,到烧炭成品,哪个环节都不是一蹴而就便能完成的。自己造炭,今冬就要用上,简直难如登天,也是实在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