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滇那的处理

“哦?”

刘辩接过书信查看,内容正如皇甫嵩所说。

这是袁绍的信,其中有些内容让他忍不住蹙眉。

皇甫嵩以为天子在担心可行性,于是说出自己的见解:

“老臣与滇那早有交手,对此人还算了解,他早已将生死及一切置之度外,羌人对其信服,这一点从以前的战事就能看出。”

“每次将他打到只剩一骑消失,短短几月,他总能率着几千羌人卷土重来,此人极为棘手,却有软肋,他想为羌人打出个太平天下,若朝廷以此为胁,滇那必将就范。”

刘辩缓缓摇头,将书信当众焚毁。

皇甫嵩摸不着头脑:“这……”

刘辩沉声道:“此计不妥,朝廷绝不能做此卑劣之事。”

袁绍的计划很复杂,一套接一套,但总结起来很简单。

胁迫滇那,毁其名声,使羌人心中信仰崩塌,流言蜚语让滇那在羌人遭百世骂名,同时塑造大汉伟光正人设,在羌地广施仁政,揽羌心,便于掌控。

羌人没了脊梁,可以预见两三百年都不会早有动乱。

以上计划,不怕滇那不配合。

刘辩不想在羌地屠杀,这种手段是最优解。

但理性来说,和焚书坑儒没有区别。

历史不会因为故意引导舆论就改变,今日你能堵住知情人的嘴,几百年后照样会真相大白。

今日在章德殿上这么多人,未来实施起来还需要更多人去运转,总不能在事后将知情者全宰了吧。

若真有一天,羌成为大汉的民族之一,当他们回顾这段历史,知道了真相,又会如何想?

那时的大汉又该如何自处?

其次,从感性的角度,滇那此人令刘辩都心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