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这里,我还是有些了解的,考虑到工人的适应性和材料采购等问题,我觉得因斯布鲁克更加合适。
这座城市不算大,但在奥地利西部地区,已经算是比较有规模的了。
而且城里大多都讲霍亨索伦语,生活习惯与慕尼黑也很相像。
最关键的,这座城市的工业和交通非常发达,是一个十字路口,铁路不仅连接着撒丁王国和维也纳,也连通瑞士。
作为生产和仓储基地,最为合适。
另外鲍尔银行在因斯布鲁克的业务也很多,你知道的,有些贵族虽然想要离开霍亨索伦,但并不想在语言,文化都完全陌生的撒丁王国落脚。
所以讲霍亨索伦语的瑞士北部地区和奥地利西部地区,是他们的移民首选。”
鲍尔夫人的话,让赛博塔赫一愣,但是他随即想到,自己之前“肤浅”了。
奥地利的主要粮食产区,并不在西部,而是在中东部地区。
所以他们无论在西部的任何城市设立公司,粮食都需要到中东部地区采购。
故而公司选址的问题,重点压根不在粮食产区上,而是在其他方面。
另外鲍尔夫人的话,也说明了另外一个情况,他们移民业务的主要对象是贵族,而贵族大多趋于保守,他们已经完全适应霍亨索伦的生活方式,所以向撒丁王国移民,并不是首选。
所以鲍尔夫人特意点拨了他,可以在奥地利西部和瑞士寻找一些项目,从而扩大移民业务的范围,这样就可以减轻平价粮食带来的经济负担,从而保持这个业务的正常运转。
“你放心吧,虽然这个项目不赚钱,但是我觉得,能够改变一下慕尼黑,甚至整个霍亨索伦的状况也是好的。
至少我们的利益在这里,我们谁都不希望这个国家,一直向深渊滑落。”
鲍尔夫人看着赛博塔赫,眼神非常真诚,她明确表明态度,对于这种不赚钱的生意,她依然是支持的。
“非常感谢您,说实话,我感到惭愧,毕竟这个生意,恐怕无法让股东们受益,更像是一场慈善活动。”
赛博塔赫站起身,对着鲍尔躬身说道,他的确非常感激,对这位女士的大度,表示欣赏和钦佩。
“这没什么不好,饥饿的人减少,对我们也是有利的,毕竟我们需要一个活跃和富庶的霍亨索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赚到钱。”
鲍尔夫人笑了,她是懂“大局”的,也明白赛博塔赫这样做的意义。
名声,这是一种无形的财富,灾难终将过去,如果海蒂公司能够在这场灾难中,赚足了名声,那么等经济好转,他们的业务将会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增长。
这就是“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
两个人都算商场老手了,在大致方向定下来后,又在细节问题上,商讨了很多。
所以当赛博塔赫离开这所豪宅时,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但是他不想在这里劳烦,而是选择迅速回到公司。
一顿午饭不吃没关系,重要的是,他要把自己的收获转变为具有可行性的计划书,然后给撒丁王国写一封信。
毕竟这个想法能否实现,仅仅看奥地利方面还不行,撒丁王国那边,也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