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杨国横征暴敛,搜刮无度,姜国却与民生息,轻徭薄赋。
外交,姜国一如既往亲善齐国,受到紫霄门保护,而杨国亲善晋国,韩氏在杨国建立菜人铺。
然而结果是,杨国屡战屡胜,姜国屡战屡败。
长卿发问:真的是姜国国力不如杨国吗?真的是姜国国君不如杨国吗?真的是姜国百姓不如杨国吗?
恰恰相反,姜国百姓的幸福程度远远高于杨国。
但是为什么姜国屡战屡败?
盖因为杨国横征暴敛,打造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那么,问题来了。
假如邻国穷兵黩武,本国应该怎么办?
是跟着扩军备战,还是无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但是,好战会不会亡咱先放一边,忘战肯定是要嗝屁的。
杨国与姜国就是很好的例子。
姜国施行仁政,却差点灭国,杨国施行暴政,却差点灭掉姜国。
为什么?
凭什么?
这就是引人深思的地方。
这两篇文章就使得《疯狂老杨哥》升华,从单纯的茶余饭后谈资,转变成治国之策。
此时治国还没有定策,所有国家都在摸索,诸子百家也都在到处推销自我,渴望得到重用。
孔黑子和长卿发表的两篇文章,对天下各国都有借鉴意义。
至于学好还是学坏,就看国君自身的素质了。
而随着文圣、武圣的文章传播天下,杨国彻底臭了。
原本,晋国六卿世家还打算趟这趟浑水,帮杨国脱离窘境。
可是看到杨国被全天下口诛笔伐了,谁还敢上前凑热闹。
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而孔、孙的文章只是一个开始,越来越多的文人开始针对“税制”、“军制”各抒己见。
这就是百家争鸣的好处,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个时代还没有圣人,还没有经典,还没有教条。
所以,每个人的意见都被倾听,记录,反馈。
而各种文章,凑在一起就是对各国君权的限制,对各民权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