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出了北京,他今年放弃参选的消息也放出来了。
少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竞争,不少人心里稍微松了口气。
不管刘永去干了什么,今年他们要先抓住机会。
山西当地的报纸他们看不到,但很快就有人留意到北京的报纸,青年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刘永成了“新时代青年的楷模”。
老刘家找关系了,这属于这群二代和三代的共同认知;据听到的消息,今年上了报纸,明年可能还会上电视。
“青年报……”孟标等人念叨着,很容易就同郑卫民联系起来;自打去年邓华明吃了花生米,刘永和韩亚文的关系一下子变得非常好,通过韩亚文找到郑卫民很容易。
他们也在找机会给脸上贴金,上报纸属于基本操作,刘永看来在朝明年年底发力,这一年多的时间足够他整出来能拿的出手的成绩了。
今年刘永没有参与竞争,但压力还是很大;韩亚文珠玉在前,想和他肩并肩,需要做出和他相当的贡献——市里面的领导不肯轻易松口,哪怕只是参选市里面的人大代表也不行。
等到年底选举结束,没有第二个个体户被选为人大代表;大家的普遍认知是,有一个韩亚文就足够了,哪能有那么多?
郑卫民总觉得刘家人在里面掺和了一把,把这个名额给多留了一年。
后面他的生活再次回归到正轨,中间孙东风过来找了他一次,把借的那一百块钱还了。
郑卫民忽然看到了孙东风脚下的新皮鞋,不禁问道:“你是不是发了?”
孙东风颇为得意:“卫民,利息我就还你了,但我得请你吃个饭,咱们饭桌上慢慢聊。云芳在么?一起一起,放心,不喝酒。”
不喝酒?郑卫民猜到可能孙东风和沈招娣也在备孕。
“那等她回来咱们一起出去吃饭。”
两个人聊天的时候,郑卫民知道这小子开始捡漏了,正经挣了一点钱;郑卫民便劝他买个小院,住起来方便不说,放东西也合适。
孙东风深以为然,想着赶紧弄一套。
“卫民,马上年底了,你是不是要准备收拾院子了?收拾前和收拾后你叫我一下,我给你好好看看,有的时候吧,老祖宗的智慧还是得信一些的。”
郑卫民笑道:“你和一个共产党员说这个,合适么?”
“有什么不合适的?你可是我亲同学,别人我还不给看呢。”孙东风振振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