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儒家馆阁则是藏有无数儒学典籍,还有各代圣人贤者的遗稿。
其内内外都是深褐色主调,大多采用古代木材石料建造,显得更加质朴而不失文雅,不张扬却显沉稳。
步入馆阁,满目的便是四周排列密集的书架,书籍所散发的浓浓墨香充满整个空间。
书架上密密麻麻陈列各类学术巨着,甚至有前辈遗留的古籍竹简作为装饰。
馆阁 ** ,有一张修长的书桌。几只桌椅散置其旁,供儒家学子在此研习学习。
这馆阁整体布局宛如规模宏大的文献库,仿佛一个知识的宝库。正当苏辰兴致勃勃地参观时,一道儒生的身影走来。
看来他是馆阁管理者,打量一眼苏辰后语气严峻:“进出此馆,需获得掌门授权许可。”
接着他又补充,“烦请你出示掌门的许可证。”
闻言苏辰一愣,旋即想起荀子赠他的佩饰。于是他赶紧取出那件珍贵的玉佩。
管理人见此玉佩,多看了苏辰几眼,随后开始向他简洁讲解书阁每一层的分类。
看来荀子事先已吩咐过馆阁的管理事宜。
讲解完毕,管理人员退回到书桌边继续静候,反观苏辰则径自走向一旁的书架。
接近这些书架,他对儒家对文史文献之珍爱愈发感到敬佩。
"儒家、墨家、法家……"
"竟然这里也有诸子百家的相关藏书啊!"
一时之间,苏辰颇为惊叹。
儒家馆阁与鬼谷观山阁的布局区别明显。观山阁一般按学科划分层级,而诸派的图书较为稀少,主要是侧重纵横之术的藏书。
反观儒家书阁,虽然主体藏书为儒学着作,但仍囊括诸多子派的典籍。
更细致到每个书架都有清晰的类别标签,即便非馆方人也能轻松定位所需文献,一看就明。
这样的分类并未设置高低优劣的标准,只根据普及程度划分,简单直观。
比如说,管理员告知,最常被借阅且普遍受欢迎的书籍放在第一层。而相对冷门的书籍则放于第二层,更加生僻的部分,则存于第三层边缘。这书库总共只有三层,但由于占地面积广阔,每一层所收藏的文献数量也是庞大无比,仿佛是一片无边的繁密书海,绝不亚于观山阁的丰富藏书。
粗略了解后,苏辰决定从孟子的着述着手学习。他们此行儒家的使命正是研习儒家经典,所以他选择先阅读孟氏的着作而非他家的。荀子一开始就提到了孟子,可以说是为此作铺垫。
苏辰计划通过解读孟子为引导,逐个研究相关文献。进入儒门小圣贤庄的图书馆后,苏辰便投入阅读《孟子》这本经典的晚期着作,内容涵盖了孟子与他的 ** 们在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方面的见解以及他们当时的活动。
阅读过程中,他时快时慢。因为书中充满深意,很多地方需要仔细咀嚼理解才能把握准确。纵使天才如他也,也不敢掉以轻心。这种理解并非夸大其词,毕竟有些人一辈子研读《论语》《道德经》也可能未能窥见精髓,每读一遍都会有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