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要求每一个佛国士兵都要循序渐进地学会火铳射击,从瞄准,再到跪卧站立等姿势的射击,进行评比训练。而且,骑兵必须要有马上射击的训练要求。
第三,步、骑、炮、工不同配置的士兵,要有步法,转法,操法等各种作战队形的变换方法。
第四,就是在基本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提倡火力优势,采用灵活机战的战术原则,要求各兵种善于利用地形,选用适当的火器,以埋伏,抄袭等方式取胜。
比如,接敌的时候用散队起伏的方式,代替既往的散兵与纵队相结合的方法。进攻时,距离敌人500步处,迅速伏地,遂段跃进,以步枪猛射敌军;近战时,同敌进行生死拼搏战,直至敌军溃退和被歼灭为止。防御时,要以随身携带的兵捄挖掘掩体。前后相隔二三百米,形成有一定纵深的多道防御工事。
炮兵,要有测算距离,进攻的时候,要迅速选择阵地,安置火炮,实施火力突进,摧毁敌军阵地和杀伤敌人有生力量,掩护步骑兵冲锋陷阵。敌军溃退时,要随时前移阵地轰击残逃之敌。防御时,炮兵进行火炮拦阻射击,猛轰来犯之敌,坚守必不可失的阵地。工兵,要学会选择敌人必经之地,布设地雷障碍,杀伤敌军和迟滞敌军的进攻。
最后,就是要求把训练与实战结合起来,实现能打能战的目的。这种战法,既包括单一兵种的作战训练,又包括诸兵种协同作战的要求。佛国在三大营的战法基础上,以20个营为1军的规模进行协同作战训练。包括,步兵队14个营,马队2个营,炮兵队4个营。
其接敌部署为:步兵队14个营分作:前锋队,小接应队,大接应队的三个梯次,相互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形成具有一定的宽度和纵深的阵地。
马队的2个营,在接应小队即第二梯队的两翼;炮队4个营部署在大接应队即第三梯队之后,中间2个营、两翼各1个营。作战时,步兵队可随时跪卧,先隐身躯,再进行瞄准。敌现则发,敌隐则退。两翼马队在防御时,可以防范敌人包抄,若敌军溃退可随时实施追击。
炮队阵地设在全队之后,在作战开始的时候,可先于步兵开火,实施超越射击,压制敌军火力。摧毁敌军阵地,击杀敌方有生力量。为了检验训练战果,佛国部队还经常进行一些不同规模的作战演习。并且根据演习发现一系列问题。
佛国的作战体系,完完全全可以说是近现代式的军事作战体系。苏离、江丽丽等人,无不佩服邱睿和苏离的军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