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日常三餐,今天的午餐着实显得丰盛了一些。西红柿烧茄子、酱青瓜、老虎菜,依旧是叶宵主厨,庄沫沫跟在后面打下手。
叶宵站在灶台前,手中握着那把被岁月磨得光滑的木铲。
她首先处理的是西红柿烧茄子,这道菜的关键在于茄子的处理。茄子是个先吃油后吐油的食材,要想好吃,得用宽油把它炸软乎了。可现如今,油在叶宵和庄然两家都是稀罕物,在黄豆收割前,谁也舍不得拿半锅油去伺候个茄子。
叶宵却不慌不忙,因为她有自己的法子。只见她利落地将茄子切成小丁,放在木帘子上,隔水蒸得软趴趴的,再使劲挤干水分。锅里倒上那么一丁点油,把茄子放进去煸炒,这样处理后的茄子既不吸油,味道还非常不错。西红柿也切成小丁,和茄子一起下锅,三两下翻炒,就炒出红澄澄的汤汁来。那软趴趴的茄子就像个贪吃的小娃娃,拼命吸着西红柿的汤汁。再加上适量的盐和酱油调调味儿,临出锅前,撒上一小把切碎的蒜末,瞬间,香气四溢,真叫一个五味俱全。
酱黄瓜这道菜就简单多了,它清脆爽口又开胃,是夏天常见的家庭凉菜,庄沫沫自告奋勇要上手。
她洗净黄瓜,提起菜刀就要切。叶宵眼疾手快,赶忙拦住她,笑着说:“黄瓜要想入味,用刀背拍碎比切的更好吃呢!”
庄沫沫眨巴眨巴眼睛,一脸疑惑:“这是为啥呀?”
叶宵挠挠头,其实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记得老一辈人都是这么做的。
庄沫沫好奇心起,切了一块黄瓜,又用刀背拍了一块,左右手拿起来,仔细端详比较,那认真的模样,倒像是在做什么高深的学术研究。
突然,庄沫沫眼睛一亮,高声喊道:“哎呀,我知道为啥了!”她兴奋地解释道:“你瞧,切出来的黄瓜横截面太平整,拌的时候调料很难渗进去,都浮在表面。咬一口,外面咸得要命,里面还是一股生黄瓜味儿。可拍黄瓜就不一样啦,拍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小裂缝,这些裂缝就是调料的通道,能让黄瓜轻松入味,还不会太咸!”
叶宵听了,恍然大悟,忍不住夸赞:“你可真聪明呀!”
庄沫沫将黄瓜拍松切块,用盐腌上一会儿,挤干水分,加点酱油、醋和糖,搅拌均匀,腌一小会儿就成了。要是有黄豆酱,那这道菜可就更上一层楼了,虽说没有,味道也还不错。
还有那道老虎菜,本是由香菜、辣椒和大葱丝凉拌而成,因味道生猛,故名“老虎菜”。可眼下没香菜,叶宵便让沈梨去村外水塘子薅了把嫩嫩的水芹菜来代替——都是有特别香味的绿叶菜,想来应该差不离儿。
叶宵把蔬菜洗净切好,放上酱油、香醋,淋上一点点烧热的油,再加一点点糖提鲜,搅拌均匀。那股辛辣中带着清新的口感,一下子就把人的食欲勾了起来。
虽说是叶宵主厨,但是庄沫沫在一旁也忙得不亦乐乎,她的眼睛紧紧盯着叶宵的一举一动,时不时递上调料,或者帮忙翻动一下锅里的菜。学的那叫一个认真!叶宵也乐得教她,每每做到重点环节,她都会认真给庄沫沫提醒注意事项。一对师徒这样连教带学的就把这顿午饭做好了。
午饭准备妥当,五个人围坐在炕桌旁,显得有些拥挤。小小的桌子很难得有摆满的时候,而今天的菜肴,是久违了的丰盛。西红柿烧茄子的酸甜、酱青瓜的爽脆、老虎菜的鲜辣,每一口都让人忍不住咂嘴称赞。
庄然抱着饭碗不撒手,一连吃了三大碗才停。
酒足饭饱,庄妤洗了碗清理了厨房,五个人坐在屋子里聊起了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