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年夜饭

牛肉丸子不是今天的主菜,这是为了明天的年夜饭做准备。

叶宵将煮好的丸子先放到屋外冻起来,又从屋外的储物箱拿回来一块牛腿骨和一块牛腱子肉——这都是明天要用到的食材。

第二天一早,叶宵早早就起来了,沈梨半睁着惺忪的眼睛,迷茫地望着已经起身的叶宵,一脸不解地问道:“这才几点?你起这么早做什么?”她的声音里还带着睡意,显得有些迷糊。

“今天过年啦!”叶宵语气欢快,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什么过年啊?过什么年啊?”沈梨的灵魂仿佛还在与周公品茶,她一边含糊不清地嘟囔着,一边又倒回温暖的被窝,眼皮沉重地再次合上。

在过年这件事上,叶宵和沈梨的态度截然不同。

沈梨是土生土长的城市孩子,对于她来说,除夕那天,城市的喧嚣暂时退去,大部分店铺都歇业了,朋友们都要乖乖守在家里。过年似乎只剩下看春晚这一件事——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娱乐方式变得多样化,连春晚也渐渐失去了吸引力。

小主,

更何况,长大后的过年,还伴随着一堆讨人厌的亲戚扎堆,他们会围坐在一起,对晚辈们评头论足,让人倍感压力。

所以对沈梨来说,过年还不如过生日那天让她期待。她更喜欢生日那天的自由和快乐,而不是过年时那些繁琐的礼节和应酬。

但是叶宵跟沈梨不一样。

她刚满周岁的时候就被工作忙碌的父母送到了乡下的祖母那里散养,她的童年是上山抓蛇下河摸虾,虽然到了学龄以后父母将她从乡下接回了城里,但是她依然很怀念在乡下肆无忌惮奔跑的时光。

高楼大厦的年味儿说到底还是没有田间地头的足。

她记得乡下的春节,是从进了腊月就开始的。

叶宵的祖父祖母是北方人,他们的很多习惯都还保留着北方的特点。比如说,小年儿。

北方的小年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叶宵记得非常清楚。

每到这一天,祖母总是起得特别早。

在北方,这一天是祭灶王爷的日子,许多家庭会准备一些糖瓜或者麻糖来供奉灶王爷,因为传说中灶王爷会在这一天离开人间,回到天庭汇报一年的情况。为了让他为自己说好话,人们会用甜食来“收买”他。

到了现代,为了省事儿,大部分人都会买现成的糖果来祭祀。但是叶宵的祖母是个很守旧的人,而且她日常十分节俭,她不会浪费钱去杂货铺买那些糖果,而是选择亲自动手,用瓜子、花生碎、榛子碎等坚果和糖,熬制几块坚果糖。等祭祀灶王爷的流程走完,祖母就会将香案上的这几块糖拿给叶宵吃。

为了这几块糖,叶宵从腊月开始就满怀期待。她会在祖父买的“黄历”上,在小年这天折一个角,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翻看墙上的“黄历”,数着距离小年还有多少天。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坚果糖的味道显得有些粗糙。尤其是当她被父母接回城市后,她尝遍了各种软糖、太妃糖、巧克力等,相比之下,祖母的坚果糖简直算不上“糖果”。但对于当时的叶宵来说,一年中这一天是很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