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似乎是我们在追风!
一前一后。
一上一下。
双手并用。
一左一右。
脚上的胶鞋似乎不是鞋子。
而是自己肢体的一部分。
和老班长相识,似乎也就是一瞬间。
也似乎是相识很久的伙伴。
交流的话,似乎很多,又似乎没有多少。
安静的不是这个世界。
而是我们的内心。
是的,没有一切。
有的只是眼前的竹子。
而且脑海里根本就不会去想任何事情。
似乎大脑也停止了思考。
此刻行动和运转的只是眼睛和肢体。
不会去想着这些竹子能不能承受住自己的体重。
郑凯似乎非常自信。
非常相信这些竹子能够把自己运送到目的地。
一下一上。
行云流水。
自然而然。
不知不觉就穿过了一片又一片竹林。
“好了,到了。”
“就在这里等你的班长吧。”
“这就到了?”
似乎很久,也似乎就是一会。
“从来没有遇到像你这样的人。”
“怎么了?”
“你恐高吗?”
“不恐高啊。”
“你是不是没有视觉深度?”
“什么叫视觉深度?”
“就是深度知觉。”
“没有听说过。”
“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它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这么说的话,我好像能够理解,就是对于距离的判断吧。”
“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这每个人都有吧。”
“每个人的感知是不一样的。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
这些又刷新了郑凯的世界观。
郑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
似乎又是一门大学问。
“这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等生理的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习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
“这?好高深的样子。”郑凯表现出了小迷弟的样子。
“这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以产生深度知觉。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但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上述那些主、客观条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