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利对此也早有准备,当场将常熙侯许知反杀,在继续前往西南道剿匪和返回常熙郡这两个选择中,吴克利经过一番周密思考之后,最终选择了后者。
做下决定之后,吴克利便率领十万大军原路返回常熙郡中,常熙侯许知在常熙郡飞扬跋扈多年,郡中百姓早都恨不得将他杀之而后快,现在有人杀死这个扰民有术的土皇帝,这个人简直就是常熙郡万千百姓的救星!
吴克利的大军返回至常熙郡城下时,常熙郡万千百姓夹道相迎。吴克利正好用常熙侯许知的项上人头收复民心,威慑江南诸侯,上一次的平叛经历和诏狱之灾,让此时的吴克利多了芥蒂之心,所以当吴克利这一次面对两倍于己的西南道叛军时,他并未急着出兵,而是一边在江南道上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一边以临机独断之权向朝廷解释杀死常熙侯许知的原因。
朝廷中,兵部尚书寇晨曦已经开始弹劾吴克利杀害皇室血脉,拥兵自重,手握精兵却避而不战,摆明了是在谋反!
走到这一步时,兵部尚书寇晨曦眼里再也容不下吴克利了,他开始克扣吴克利的粮草,并暗中着手彻底解决掉吴克利。
吴克利也是在这时知道,当年正是兵部尚书寇晨曦进谗言将自己送入了诏狱。
皇宫中的实际掌权者庾丸美庾太后不仅刚愎自用,还猜忌心极重,统兵将帅少有差池,轻则革职查办,重则开刀问斩,兵部尚书寇晨曦的煽风点火,已经让庾太后深感不安。
面对小皇帝许协一封接着一封的催战圣旨,吴克利虽深感愧疚,但为了活命,他依旧没有出兵,兵部尚书寇晨曦的明摆着克扣粮草和暗中派人暗杀,逐渐激起了众将士的怨气和吴克利的反叛之心。
饿着肚子的年轻右军统帅黄猛极代表着军中绝大多数将士的想法劝谏吴克利,:“吴将军手握重兵,又在这江南道上威望日隆,何不更进一步,灭了那嘉懿王许涌,还战乱纷争的江南道一个太平?”
“吴将军,你我都出身于江南道,怎能忍心看着我们的故土同胞们继续受这些大许无道皇室王侯的压迫?”
“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黄猛极振臂一呼,响着数万,:“反了!反了!???”
军心所向,作为统帅的吴克利终于做下了决定,他看着怨声载道、转瞬又士气高昂的十万将士,心里再也明白不过,所谓时势造英雄,不过如此。
吴克利长出一口气,猛地拔出腰间佩剑,剑指苍穹。
“那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