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性寺下来之后,云九一行驾着马车来到了逢生渡口。
流经逢生渡口的织锦河西起雪域,经陇州、锦州、宁州、剑州,一路向西南奔流而下,直达楚州,松州,终入南海。
云九一行接下来想要前往楚州,当然是乘船最方便,所以,这架马车也被云九在逢生渡口的集市上以吐血价贱卖给了当地一名以跑马车为营生的中年人。
“逢生渡口”这个名字的由来很有意思。
当年吴克利奉大许皇命,以镇南大将军的身份围堵绞杀段义宁的西南道起义军,吴克利面对那些战场经验尚显不足的起义军时,开战伊始可谓是所向披靡屡战屡胜,逢生渡口一战,更是杀得起义军首领段义宁丢盔弃甲仅剩百骑,眼看就能成功诛杀段义宁,已是走到穷途末路的段义宁却被白马寺方丈怀让率领的两千僧兵救走。
事后段义宁为纪念他那次险之又险的绝地生还,将此地隆重命名为逢生渡口。
也就是逢生渡口一战,让吴克利开始对大许朝廷有了反叛之心。
逢生渡口段义宁的死里逃生,是段义宁命运的转折点,同样也是吴克利的命运转折点。
吴克利在逢生渡口功败垂成,大许朝野上下却一致认为吴克利在此战中存有私心,故意放走了穷途末路的段义宁。
吴克利自任镇南大将军以来,在与段义宁的起义军交战中皆是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他手下那支如同“时来天地皆同力”一般兵锋势锐的镇南军队,最后却败给了他呕心沥血所效忠大许庙堂的猜忌之中。
云九看着“逢生渡口”地标,觉得有些造化弄人。
关于南楚王吴克利的过往,云九早在云中村时就有过大致的了解。《大许人物传》那本书中曾写道,吴克利虽出身江南豪族,但他的童年却过得不尽人意,六岁丧母,十二岁丧父,这让吴克利那在江南道上还算显赫的家族很快便跌入谷底,只给年幼的吴克利留下了一个豪族子弟的名头。
父亲离世后,还在许都稷下学宫中读书的吴克利日子一日比一日难过,远离故土无所倚靠的他,就连吃顿好饭都成了问题。在皆为权贵子弟的稷下学宫中,捧高踩底是为常态,逐日变得穷酸的吴克利在稷下学宫中遭受了数不清的白眼和嘲讽,但吴克利却对旁人的冷眼相观置若罔闻,他努力让自己沉下心来埋首圣贤书中,不气馁,不抱怨,不理会,不哀叹,一直坚持到稷下学宫那一年的选拔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稷下学宫的选拔考试中,科科名列前茅的吴克利,顺利见到了稷下学宫宫主方言绥。
谈吐不凡的吴克利,很快就得到了方言绥的欣赏,几年后,方言绥将刚刚及冠的吴克利推荐给了当时的皇帝许昌,成为了昌平帝许昌身边的三等侍卫。
在方言绥的引荐之下,吴克利就这样踏入了他的仕途。得到了这次能伴在君王侧的宝贵机会,尝尽苦头的吴克利并未因此沾沾自喜,而却愈发慎重,在等级更为森严的皇宫里,吴克利谨小慎微,机敏行事,始终等待着出人头地的机会。经过三年的潜心蛰伏韬光养晦,吴克利的年少有为博学多闻,让他终于得到了昌平帝的认可,很快爬到了太子太傅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