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除非你是皇上

“为什么?”

朱元璋情绪有些激动,声调都不禁提高了几分。

朱标和刘基同样一脸的疑惑。

他们都是学富五车之辈,但是来到了这里,感觉自己好像啥都不会了。

在三人灼灼的目光下,朱辰并没有着急,依旧是不疾不徐的道:

“所谓生产力,便是人们生产创造的能力。但是在封建制度下,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奉行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讲究的是礼仪仁孝信,循规蹈矩,安贫乐道,这本没有什么问题,也契合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求,但作为一个王朝的指导思想,它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儒家学说是单向的,它只重视社会的伦理问题,只解决社会的秩序问题,却很少关注天文地理,器物革新等科技问题,这就使得民众的思想趋向于服从而缺少创造力。”

“所以,封建王朝奉行的儒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首先就将人们想要创造,想要提高生产力的想法直接扼杀了。”

“其次,封建王朝以农桑为立国之本,如《商君书》所讲:‘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所以,封建王朝坚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而重农抑商,甚至闭关锁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固然能够求得一时的安稳,但是却也让整个国家失去了创造力。”

“为什么?”

“因为没有了利益,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是驱使人们创造的动力,但是现在动力没了,又哪来的创造力?没有了创造力,又如何提升生产力?”

“所以从大秦一统六国,进入铁器时代以后,一直到封建王朝的消亡,生产力的提升几乎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按理说,如此长的时间,就算是原始社会也都有提升,但封建却几乎没有提升。”

“第三点,也是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压根就不希望生产力提升,甚至想方设法扼杀生产力的提升,因为生产力一旦提升,就有可能会改变已经稳固下来的地主农民这一套生产关系,影响到封建王朝的统治。”

“所以你说说,在封建制度下,生产力又如何提升?又怎么可能提升?”

“生产力无法得到提升的封建王朝就只能陷入土地兼并的无限循环当中,直到有一天,生产力经过漫长的积累得以突破,亦或是外面的侵略者无情的将其打破,这才有可能跳出这个循环。”

朱辰的话音落下,场间三人再一次陷入呆若木鸡,鸦雀无声的状态。

刚刚朱辰说的这段话,如果是放在外面,朱辰已经被诛九族了。

即使不放在外面,他现在应该也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因为在他面前的就是大明的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年号洪武,以铁血着称,杀起人来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但是现在,朱元璋却能够耐心听完朱辰如此逆反的话,非但没有动怒,而且看样子还听进去了,甚至露出认真思考的神色。

怎么会这样?

就算朱辰推演得再精彩,分析得再有道理,说出这样的话来,都应该要挨上皇上的一刀。

要知道当初叶巨伯只是一句反对封王,便差点被射死在朝堂上。

怎么现在……

皇上就这么信任这个叫做朱辰的年轻人吗?

皇上怕不是被灌了迷魂汤吧?

不过话说回来,朱辰的迷魂汤着实骇人,就连他们两人都感觉自个快要陷进去了。

刚刚的一番话虽然几乎都是反动的话,但是却又何尝不是实话?而且由前面的生产力引申而来,有理有据,逻辑密不透风,让他们连漏洞都找不出来。

恐怖如斯。

他们实在是想不到,在这间神秘的书店里,还有一个比书店还神秘的年轻人。

又是沉默了好一会。

朱元璋这才缓缓开口,声音已然有些沙哑:“既然知道了这一切,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改变吗?”

他不甘心。

他明明已经看见了整个大明的历史,却无力去改变什么。

即使救了朱标,改变大明未来的走势,但依旧改变不了大明的结局,大明一样会在后期的土地兼并中走向灭亡。

这种无力感,让他难受得宁愿自己不知道这一切。

可是现在偏偏自己已经知道了。

他不可能甘心看着大明还走以前王朝的老路,如果只有他自己,他也许真的只能望洋兴叹,但是现在还有朱辰。

朱辰就是他的希望。

朱元璋眼巴巴的看着朱辰,就像是溺水的人希望得到拯救。

然而,朱辰却又给了他当头一棒喝。

“有什么办法?我就算你穿越回去,你知道了一切,但你总不能跑去跟皇上说,不要奉行儒家思想,不要重农抑商,你看看皇上诛不诛你九族就完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