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风流院下收田产

锦衣之殇 甘居下 1496 字 1天前

看着厅内农民百姓情绪高涨,东方破继续道:“自从大明朝建立以后,天下百姓出现了一片新气象:农业增产了,生活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依然还有很多父老乡亲们没有摆脱贫困,这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我们经历过伪元朝的黑暗时代知道:我们能有现在的好日子,是因为我们听洪武帝的话,坚决跟着大明朝廷走,才能被拯救。刚开始那几年,有许多父老乡亲们要求朝廷帮他们组织管理。可是天下这么大,百姓这么多,光靠朝廷怎么能忙的过来呢?所以洪武帝就委托我们风流院协助百姓们解决问题,于是我们风流院特意下开了一个风流田产,专门处理百姓们的种田问题。”

这时,一个年轻的农民站起来问道:“掌柜的,我觉得我们就算自己种自己的也能富起来。我们要求的也不多,只要‘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知足了。”

听罢,厅内渐起笑声与附和声,看样子都同意这个说法。东方破早有了应对之策,反问道:“父老乡亲们:难道大家只靠自己,一家一户地单干,真的靠得住吗?”

见面前百姓没有反驳,东方破继续道:“大明建朝已经八年,八年前大家都有了差不多的田地。现如今八年过去,又有多少的父老乡亲手上的田地一毫一厘都没变过呢?”

厅内百姓又沉默了,东方破诚意满满道:“就拿洪武元年、洪武二年来说,仅仅咱们扬州府,就有一百三十九户出卖田地,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十一点八;共出卖田地四百一十亩,占总亩数的百分之二点八。在那之后的几年里,田地买卖逐年增加,仅扬州府登记的:洪武三年有一千七百九十二件,洪武四年有一万零五百零五件,比上年增加六倍;从洪武五年一月到十月竟有一万六千五百七十八件,比洪武三年增加了九倍多。田地买卖普遍发生,这说明大家在建朝以后又开始向穷富两极分化,田地又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而不少人却重新丧失了土地。”

一位看起来比较斯文的农民站起来问道:“掌柜的,俺想问一下,那我们为什么会向两极分化呢?”

另一位衣服较新的农民坐在那里回道:“大明建朝时一样分的地,你穷了我富了,原因是:一个好吃懒做,一个起早贪黑。”

东方破见没人补充,接道:“刚刚这位朋友说的对不对呢?继续拿咱们扬州府来讲吧。在洪武五年的卖地户中,因为婚丧的有六百二十六户,因为疾病的有一百八十九户,因为自然灾害的有三十二户,因为缺乏劳动力的有一百五十七户,转业的三十七户,懒汉只有十户。由此看来,绝大多数的卖地户不是因为好吃懒做。而是因为一家一户的单干扛不住天灾人祸,不得不把建朝初期分到的田地卖掉。”

“咱们小老百姓,一家一户的单干,规模小,家底薄,力量分散,因此无法抵抗自然灾害的打击。许多招灾减产的父老乡亲们,为了度过生活上的困难,不得不去借债,甚至把田地卖掉,去打短工,当长工。除了灾荒,还有疾病和死亡。一家单干户,不用说是死人,就连生病都经不起。真是‘三场病,一场空’。”

有个农民听到东方破说到这,眼睛止不住流泪,站起来道:“掌柜的,您这说的在理。我在伪元朝那会儿是雇农,洪武元年时,朝廷分给了我十三亩田、一间房、一张床。洪武三年时,我把手里的田产交给风流田产统一管理,平均每亩收六百斤谷。洪武四年时,我从风流田产那里要回了自己的田地。那年农忙时,老婆病倒了,稻子没有及时种上,这年少收了一半。缺了两个月的口粮,欠债八十文铜钱。利上滚利,洪武五年,欠了一百三十多文铜钱。卖掉洪武元年分来的那些家当,自己又打零工去了。就这样一场病,穷倒了。”

“是啊。”东方破赞同道:“这位朋友已经说了他自己的情况,想必大家也有单干苦更多的。大家虽然在洪武元年中分得了田地,但是普遍缺少耕牛、农具、肥料、种子、甚至还缺少口粮。父老乡亲朋友们的力量本来就单薄,很难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

一位农妇站起来道:“掌柜的说的在理。像我们这些单干的,顾了家顾不了地,顾了吃就顾不了穿。为了维持生活,往往要出去做工。在农忙时放弃自己田里的农活,去给别人干活。就是在风调雨顺的时候,我们也常常因为没耕没锄,误了农时而减产失收,更不用说遇到天灾人祸了。”

刚刚那衣服比较新的农民又站起来道:“我这种情况相对来说好一些,还有三十亩地一头牛,但是单靠我们一家一户的经营,想要扩大收获也有许多困难。”

“是啊。”东方破也道:“父老乡亲们其实都是普罗大众,可是一家一户单干,各人只为自己打算,不顾别人利益,甚至为了自己利益去损害别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家农户的情况不完全一样,有些人生产搞得好,有些人家生产搞得不好,比较富裕的乡亲们有点余粮存款,以后就用来放债、买地雇工或者做生意。而那些情况不太好的父老乡亲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只有借债、卖地,给人家做工。这样就一头有人贫穷破产,一头有人发财致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知道有个人就是这样富起来的。”一个农民站起来道:“那个人是我同乡,今天没来这里。在伪元朝那会儿,我那同乡三代人打长工、讨饭。洪武元年朝廷给他分了地,他就有了余粮存款。在那之后我那同乡生活富裕起来,就一心想当豪绅。他十分羡慕我们村里以前远曹员外过的那种日子:二十多亩好田、十间瓦房,请一个长工、一个月工,两百多文铜钱放账,再加上雇脚力做生意,生活比谁都好。我那同乡搞了一个计划:先用五石谷,再加三百文铜钱,放高利贷。后来他屯粮、雇工、放债,反对我们把田产交上去。”

有个人附和道:“按照你那同乡的打算放高利贷,用五石谷、三百文文铜钱当本钱,利上加利,只要三年就会变成四百六十石谷,顶上你们家乡最大的一户员外豪绅了吧。这样下去,不知还要弄穷多少咱们老百姓。”

“大家不用担心。”东方破透露道:“刚刚那位朋友说的老乡,我知道是谁。他已经在衙门的帮助下,认清楚了自己的错误,上交了自己的全部田产,走上了正路。但这个例子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大明建朝以后,有一些比较富裕的农民,已经一步步的走上只顾个人发财,不顾别人死活的路上了。如果大家不听朝廷的话,不让我们风流田产统一管理大家的田地,那么这些人就会发展成为伪元朝时期的员外豪绅,而大家绝大部分又要重新回到伪元朝那种悲惨黑暗的日子了。”

见在座农民有些动摇,东方破加大力度道:“乡亲们:一切员外豪绅都希望大家单干,并长久保持下去,这样他们就能在这个基础上来压榨大家!大明建朝以后,洪武帝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委托我们风流田产统一管理大家的田地,但就有那么一小撮人,说什么租赁自由、雇工自由、贸易自由、信贷自由等等等等,用来对抗朝廷的良苦用心。那些人迫切要求有压榨大家的自由!如果大家都将自己的田地交给我们风流田产统一打理,那么这些企图压榨他人的人,还能向谁买地雇工放贷呢?因此对大家来说,靠山绝对不是一家一户单干,而是依靠风流田产统一调度,妥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大明万年!”

“行,我交!”一人站起来道。

紧接着一声又一声道:“我相信朝廷。”“我相信洪武帝。”“我相信风流院。”“就交给风流田产吧。”

得到众农民的同意,从大厅外进来十几名年轻的后生,那些年轻小伙子的手上都端着一本小册子,轮流经过厅内农民面前的小桌边,就着桌面记录愿意上交田产的农户信息。

看着眼前忙碌的场景,东方破这才松了一口气:这么久的收田工作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