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军事科技的发展和军事思想变革

三路 快乐的笨小孩 2018 字 10天前

看到这,苏壴水的头开始疼得不得了:暴动方的战术思想和啰萨现今的军事思想差不多,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军事科技也相差不大。这样难免不让人担心如果这次战争发生在普啰边境会怎么样。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科技要升级换代,思想也要改革!”苏壴水在暗自斟酌一番后,他下定决心。

但是军事思想的变革会这么简单吗?在这方面,啰萨帝国内部分成了三派。

首先就是苏壴水为首的先觉派。

他们敏锐的察觉到近现代战争会变得越来越残酷,敌我双方的火力密度会上升,继续依靠大集团步兵来突破阵地简直是痴人说梦,白白付出牺牲而无任何意义。因此他们宁愿让士兵守在战壕里也不愿意发动大规模冲锋。他们更相信精兵简政,把营队改为连队,认为指挥官应当适当给基层指挥权力来根据战场情况做出改变。同时应当成立专业的队伍来突破和作战,就像“术业有专攻”一样。为此,苏壴水还简单规划了啰萨特种兵的雏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他们还要求加大军队资金投入,发展更先进的军事科技,更新军队的战备来防御等等。

苏壴水为首的先觉派倡导精兵政策,这无疑可以减少伤亡。但是他们中有些人过于相信精兵强将,把战争的希望赋予在所谓的强人超人身上,认为一两件事,一两个人就可以改变战场的形式无疑是片面的做法。(参照二战时虎式坦克的失败)把指挥官和特种部队过于看重,把次要矛盾过于看重导致了眼光短浅。其实在之前的战争中,已经有斩首行动受挫的结果了:就比如中亚战争时期敌军知道自己无法胜利,把希望寄托在干掉指挥官身上,这确实会把战场局势变得更好一些,但是终究改变不了他们战败的结局。

同时,在军队资金方面,他们也被西欧的发展吓破了胆。啰萨帝国的GDP为51.2M金,国家收入为334K金,对于军队的投入达到了65K,是国家收入的20%,占GDP的0.12%。如果算上其他开支,加上总的国防花费,也只在1%左右。(按照现代看法,国防花费应该保持在GDP的3%左右才算正常。由于财政危机,啰萨对军费进行了大规模削减)

这反映在苏壴水身上其实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清楚的认识到,近现代战争其实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作战,到了现在的发展阶段,国家绝不会是以一两场战斗就轻易灭亡的。另一方面,苏壴水看到军事科技的发展,又敏锐的察觉到人员的多少已经不能反映双方战争能力的大小了。根据他的推断,到了如今,一个防御点至少可以牵制两个进攻点。(按照后来一战的总结,一个防御点可以牵制三个进攻点,现在武器还没有那么强,自然推出的少一些)也就是说,日后的战争对于进攻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而啰萨正好是侵略性爆表的国家,不可能不发动战争来扩张领土。也就是说,日后难搞啊。

他开始恐慌,开始寻求改变,但是面对帝国臃肿的军队又无从下手,束手无策。他只好走一步,算一步,看一步,下一步……

最先反对先觉派改革的是守旧派,这是以旧贵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主要派系。他们依旧相信“军队数量是战争的决胜因素”。传统的战争观念是以谋略和士兵数量为主导,他们既不会支持苏壴水花费大价钱来大规模更新军队设备,也不会允许以连队为单位的队列产生。如果苏壴水要推动这方面的改革,无疑是要面对很大的阻力。

有人会问,为什么改一个基本作战单位都不能?其实这说难也难,简单也简单,就是钱的问题。

啰萨不愿意改变也没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