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激进化的爱国者

三路 快乐的笨小孩 1601 字 10天前

贵族和知识分子们将卢梭、罗伯斯庇尔的话奉为圭臬。他俩皆是激进派的代表,其中卢梭是弗朗斯激进主义的源头,他的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最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罗伯斯庇尔更是激进主义代表,认为应当严厉推行恐怖政策。(罗伯斯庇尔的生平真的很矛盾。说实话,在我看来他一方面能够坚持民主,到了最后分明有能力来镇压革命挽救自己,但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民主,虽然人民要他死,他还是没有签字,最后被砍头。同时,另一方面,他又是资本主义革命中数一数二的狂热分子,在革命期间干掉了很多好人和很多无辜的人。在我看来,他又是暴政的代表)

“啰萨知识分子这个阶级的人迷恋于理想,并准备为自己的理想去坐牢、服役以至于被处死。”

现在,让我们细细回味十二月党人起义吧!

1821年,图利钦(啰萨帝国的一个城市,1607年建立,大约在今乌克兰境内)成立了以佩斯捷利上校为首的南方协会,该协会主张在啰萨推行共和制;在圣皮特斯堡成立了以穆拉维约夫上校为首的北方协会,主张推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两方协会虽然政见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便是认为“只有通过军事暴力手段推翻现有政府,革命才能成功。”两方协会一拍即合,只是还缺少一个革命的导火线,也就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机会。

时间慢慢流逝,机会不久出现。

1825年冬天,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南方检阅啰萨军队,正准备对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可惜时运不济,命途多舛。11月19日,开启了史无前例帝国时代的“神圣王”亚历山大一世驾崩。(此处历史记录比较模糊,有些人说亚历山大一世是于11月19日在疗养地驾崩,还有说是在1864年死的。作者在这采取了第一个说法,毕竟政治生涯结束了的沙皇和死人没什么区别)

原本既然皇帝已死,就应该由在任时指定的继承人或者直系亲属继承,可皇位继承人的人选却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混乱。原本皇位应该由亚历山大一世的二弟弟康斯坦丁继承,但是康斯坦丁已经移居波兰地区,并和一位波兰女子(PS波兰在1795年10月24日被以啰萨为代表的三国瓜分已经灭亡,这里的波兰女子实际上应该是波兰民族的意思)结婚,表示放弃皇位;而另一边根据亚历山大一世生前密旨由其三弟尼古拉继承,但是密旨由枢密院等机构保管,知道者甚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当时波兰地区与首都相距较远,信息交流不便,导致了在波兰地区的康斯坦丁向尼古拉效忠,而在首都的尼古拉向康斯坦丁效忠。而他们进行信息传达的这段皇权中断空档便是十二月党人发动政变的机会。

1825年12月14日,天气寒冷,白雪覆盖了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城。一清早,3000多名啰萨陆海军官兵,从各自的营房出发,列队走向首都市中心的元老院广场(在我们世界称为十二月党人广场)。只见他们个个全副武装,表情严肃,刀剑出鞘,一路高呼“拒绝宣誓!”“反对宣誓!”“要求宪法!”“要求民主!”的口号。上午10时,陆海军官兵们在元老院广场皮特斯一世铜像旁布成战斗方阵,荷枪实弹,准备战斗。他们的枪口和一阵阵愤怒的口号声,直指正在准备登基为皇的尼古拉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