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开始进攻!弓弩手,放箭!”冯子材一声令下,密集的箭雨从城墙上倾泻而出,打击着敌船上的士兵。接着,他挥手指挥火炮手开炮,沉闷的轰鸣声震动了整片海岸。
对方的船队似乎有备而来,迅速还击,炮火在海岸和船队之间激烈交织。城墙上的士兵们顶着烟尘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牢牢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
刘元在一旁大喊道:“将军,敌船火力强劲,我们是否需要派出小队,乘风偷袭?”
冯子材果断下令:“不必冒险。秦东行省的地利优势在我,不必与其硬拼,我们稳扎稳打,等待敌军的疲软!”
激战持续了数个时辰,对方见无法攻破城墙,逐渐显出疲态。冯子材冷静地察觉到这一点,迅速下令弓弩队加大攻势,同时调派火炮集中攻击敌舰的薄弱部位。不久后,对方的一艘主舰被击中,烈焰迅速吞噬了整个船身,接着又是一声巨响,火光冲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见到这一幕,冯子材沉声喝道:“敌舰已乱,令先锋队出击!乘胜追击!”
随着命令下达,秦东行省的先锋部队迅速登上战船,朝着敌舰发动反击。士兵们挥舞着刀枪,登上敌船,展开一场白刃战。对方被打得措手不及,纷纷溃逃,不少敌船甚至自行放弃抵抗,转舵撤离。
冯子材站在城墙上,目送着残余的敌舰远去,朗声道:“告诉他们,秦东行省,不容侵犯!”
刘元大笑道:“将军威武!我大秦之兵真乃天下无敌!”
杨鹤也在一旁赞叹:“经过今日一战,西洋诸国再想染指秦东行省,必将三思而后行!”
冯子材点头道:“但我们切勿掉以轻心,继续巩固防御。若有异动,务必及时汇报。”
他随即命人整理战后记录,并将胜利的捷报传回长安。不久之后,消息传到长安,李宪闻讯后龙颜大悦,随即下旨褒奖冯子材和全体将士,进一步加派资源支持秦东行省的建设。
与此同时,李宪在朝堂上对文武百官说道:“秦东行省已然稳固,成为我大秦的东部屏障。此地兵力充足,百姓安居,为我大秦开辟新域再立不朽之功。冯子材忠勇果敢,堪称我朝柱石。”
有大臣献议道:“陛下,秦东行省新开辟不久,但远在海外,若是有朝一日西洋各国联合进犯,是否需增派将士,以备不时之需?”
李宪点头道:“卿言有理,传旨至东征大营,挑选精兵五千,再调遣一支熟悉水战的将领前往支援。若有西洋诸国再敢犯我疆土,必将使其后悔不已!”
冯子材接到圣旨后,激动不已,心中暗下决心:必不负陛下重托,定要让这片秦东行省成为大秦的强大东部屏障,不容任何敌军窥视!
随着秦东行省逐渐稳固,冯子材的威名不仅在大秦内部流传,甚至西洋各国的商人也频频提到这位骁勇善战的将军,谈之色变。
某日,秦东行省接到来自长安的加急文书。冯子材展开一看,乃是李宪的亲笔信,写道:
“冯卿,朕闻西洋诸国觊觎我东疆,然现如今秦东行省已然巩固,然以防万一,朕欲令卿再深入探察海外之地,派兵侦查,若有他国暗存野心,务必先发制人,以安我大秦之威。钦此。”
冯子材将信函反复看了几遍,若有所思。随即,他召来秦东行省的文武将领,简明扼要地说道:“陛下命我等进一步侦查海外动向,严防西洋各国暗中集结之举。”
副将刘元顿时神情肃然,道:“将军,既然陛下如此信任我等,我们当不负圣恩。我愿率一支先遣部队前往西洋水域,探察虚实!”
杨鹤在旁也提议道:“此行若能摸清西洋诸国的虚实,便能让我大秦在外交上占据先机。将军,不妨派遣商队出海,一方面与海外诸国商议贸易,另一方面暗中侦查各国动向。”
冯子材听了两人的建议,沉吟片刻,点头道:“两位所言甚是。刘元,命你率领一支精锐海军前往西洋水域,务必低调行事,必要时可借商队之名隐蔽行事;杨鹤,你负责筹备商队的物资,确保一路顺利。”
刘元和杨鹤齐声应命,各自准备去了。
经过数日筹备,刘元率领五百精锐海军悄然启程,沿着西洋水路前行。大秦商队一同随行,打着贸易的旗号前往西洋各国。
一路上,商队与刘元小队刻意与西洋商船接触,逐步探听到不少西洋诸国的动向。数月后,刘元的舰队抵达西洋重要的海港城市——佛罗伦萨。然而,刚刚靠岸,便遭遇了来自当地守军的盘问。
一名西洋官员盛气凌人地打量着刘元等人,用生硬的秦语质问道:“尔等为何而来?此地乃是神圣罗马帝国领地,擅自靠岸可是要缴纳重税的!”
刘元冷静地拱手道:“我大秦商队远道而来,只是为了互通有无,增进友谊,绝无冒犯之意。”
官员却冷笑一声:“听闻大秦雄兵威武,可莫非你们这些‘商人’不过是来探查我西洋之地?此话,我需请示国王!”
刘元心中暗生警觉,察觉西洋对大秦的敌意仍在。他按耐住怒火,平静道:“若贵国不欢迎,那我们自会离去。”
官员哼了一声,不再多言,转身离去。刘元一面告诫部下保持低调,一面暗中观察西洋各国的防御布置。数日后,刘元收集到了西洋数国军备的详细情报,包括新型的火炮舰船、军营分布等。
正当他准备带着情报回归秦东行省之时,却被另一艘战舰堵截。战舰上,一位身穿哥伦布军服的军官喝道:“何人擅闯我哥伦布水域?报上名来!”
刘元大喝一声:“我乃大秦商队护卫刘元,将军不必多虑。我等此行只是贸易往来。”
哥伦布军官冷冷地说道:“若是贸易,为何四处探查我西洋各国的军备?”他一挥手,示意士兵上前检查刘元的船只。
双方的气氛顿时剑拔弩张。刘元悄悄示意手下按兵不动,拱手道:“将军多虑了。我等不过是好奇贵国之风土人情,绝无他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方显然不信,沉声道:“既如此,那便随我到哥伦布国王面前解释清楚,否则,休想离开此地!”
刘元不慌不忙,反而露出淡定的笑容道:“既然如此,那我愿拜见贵国国王一面,亲自向其说明我等来意。”
在哥伦布军舰的押送下,刘元一行人被带往哥伦布国都。抵达皇宫后,哥伦布国王路易十四亲自接见刘元,对他和他的“商队”充满了疑虑。
路易十四高高在上地端坐王座,冷冷地注视着刘元,道:“你们来自东方大秦?却如此急切地深入我西洋诸国,不知所图为何?”
刘元不卑不亢地拱手道:“我大秦天朝上国,向来不屑窥视他邦。我等不过是为求友谊而来。若是贵国不欢迎,那我们自会告辞。”
路易十四盯着他半晌,突然笑道:“既然你们来自大秦,那不妨与我哥伦布结为盟友,日后两国相互依靠,共享资源如何?”
刘元一愣,冷静地回答道:“我不过是商队护卫,无法擅自应允国事。”
路易十四点了点头:“很好,既然如此,那便随我一起,在哥伦布观光几日吧。”
刘元察觉到自己可能被软禁,但脸上仍然镇定,礼貌地说道:“多谢国王殿下盛情款待。”
数日后,刘元一行终于获准离开哥伦布,返回秦东行省。回到秦东行省后,刘元立即向冯子材汇报此次的所见所闻,并呈上从西洋各国搜集到的情报。冯子材仔细翻阅,沉声道:“看来,西洋各国虽暂时畏惧我大秦之威,但暗地里却在加紧军备,随时准备反扑。”
刘元点头道:“是,将军,这些国家并非无备之地,若有异动,我等必须有所准备。”
冯子材点了点头,当即决定将这些情报整理成册,亲自送往长安,向李宪汇报。
不久之后,冯子材亲赴长安觐见,李宪坐于龙椅之上,翻看了详细的西洋情报后,沉思片刻,对冯子材说道:“朕之意,乃要大秦之威普照四方,莫让蛮夷之地暗中谋害我朝安宁。冯爱卿,你速速回秦东行省,将军力再扩充一倍,严防西洋蛮夷之乱动!”
冯子材拱手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