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这道唯一可以与外界沟通的缝隙向外散播“神龙降世”的言论,搜罗各路可用的妖魔鬼怪,一则为他所用,二则再让墨龙出面收伏。
后来他寻个良机以极强的玄黄真诀撑开微小缝隙,终于破开封印重新回到地面。只可惜无法将蚌娘接出,只能另寻他法,而且他的本体也还困在山底,只有一丝灵气飘然而出,所以他的法力也受到禁锢,一副病恹恹的模样。
后来他的师父张道人来到此处,授他破除封印之法,并且告诉他放开手脚,其他事情他会帮忙摆平。
所以才有后来济南各路神佛而去,对所发生的一切不闻不问,任由黑水折腾。
这位张道人也不是凡夫俗子,乃是龙虎山张天师。
中国拥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其中有无数英雄豪杰登上历史的舞台,给后人留下数不尽的宝贵遗产。在这几千年漫长的时间跨度中,无数家族兴起,无数家族衰落,而唯有两大家族传承千载、始终兴盛。一个是山东曲阜孔府的历代衍圣公,另一个则是江西龙虎山的历代张天师。孔子受到尊奉,是因为儒学大行其道,历代皇帝自然推崇。张天师地位稳定,则是因为道教受到皇家的推崇,但其情况更复杂。
天师道起源于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一个互助的宗教组织,只要缴纳五斗米就可以加入组织,接受教团组织的救济。当时因为战乱频发,大疫蔓延,五斗米道宣扬天师可以治病,只要手写三张符纸,一张放置在山上,一张埋入地里,一张沉入水中,就能治病,称作“三官手书”。治病的条件,就是“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
五斗米道教团内部是世袭制,张道陵传子张衡、张衡又传子张鲁。张鲁时,正处于东汉末年乱局之中,张鲁为了凝聚部众,成为割据一方的力量,对教派内部进行了改革。主要有以下三项:第一,实行政教合一,自称“师君”,集教权和政权于一身,在基层设置祭酒一职,形式教权:第二,设置义舍,救济和吸引流民;第三,利用宗教习俗改变风俗。于是在五斗米道的影响下,巴蜀一带成为一个相对安定的地方,“民夷便乐之”。
等到曹操于建安二十年(215年)征伐巴蜀之地时,张鲁便投降了曹操,为了维护当地的稳定,曹操用高官厚禄笼络张鲁及天师道上层,赐张鲁“镇南将军”称号,封张鲁的儿子们为列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晋尤其是东晋时期,天师道在统治阶级中的传播已经很广了。在西晋灭吴之后,就有一些天师道信徒迁到了江南地区。史载:“晋武帝平吴后,道陵经法流至江左。”此后,天师道所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当时许多高门大族,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一流大族中均有人信奉天师道。着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王凝之,着名的文学家谢灵运等,都是天师道的信徒。而东晋时爆发了以孙恩、卢循领导的大规模的起义,一度攻入建康城,而这背后也有天师道的影子。
魏晋南北朝,天师道的地位逐渐提高的同时,天师道的张天师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连续四百多年销声匿迹。但根据后世道典的建构,天师道的第四代传人张盛其实在西晋时就南迁到今江西龙虎山一带,并定居龙虎山创立天师府,天师道的创始人张天师世系也逐渐受到道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