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张养浩幼年时曾多次往来于五龙潭,他听老人们说,一天晚上雷雨大作,水底发生塌陷,溃陷为渊。有善游泳的渔人潜水查看,发现水底隐约可见玉石台阶。又有在水畔醉卧者,梦见宫殿闳邃,站满了身着朱红官衣的人。百姓纷纷传告里面藏有神灵,不敢就近修筑民舍。有人提出,深渊是龙的居所,水底有龙宫,岸边适宜修建道观,祀五方神龙,以镇守本土,祛除灾难。于是,乡里募集资金,准备物料,聚集建筑工匠,在水畔建起了一座龙祥观,由道士王葆光主持祠事。凡遇水灾、干旱、瘟疫,乡民必往祷之,有求辄应。
元至正十二年(1352),监宪杨氏曾重修,在原来的基础上叠土三尺,然后构堂四楹。殿堂高大明亮,内塑龙像,蜿蜒于梁柱之上。四周围墙以红色饰面,青瓦覆顶,高大厚实。前筑棂星门,巍然雄峙。门内铺设雨道,规整如矩,直通殿堂。殿堂东西两侧,又建有亭,作为官府定期祭祀风雨之所。整座建筑宏伟壮观,金碧辉煌。
至元二十九年(1292)十一月七日至元贞元年(1295)春间,元代大文人赵孟頫就曾来此祈雨。
某年济南大旱,时任济南府同知的赵孟頫亲赴济南东郊外的龙洞山祈雨,“顷之,大雨骤至”。一月后又见旱情,赵孟頫至龙祥观“为文以责之”,当夜里雷雨大作。自元代开始,五龙潭继龙洞之后成为济南另一处祈雨处胜地。
龙祥观在清代易名为“五龙宫”,仍是济南一处重要的求雨场所。宫内“塑五龙,盘楹柱如生。晴午入庙,隐若欲雨”。清代乾隆《历城县志》记载:“五龙潭在西门外,五龙宫东。潭深不测,疑有蛟龙,大旱搅潭,往往得雨。”
清代初年,山东巡抚蒋陈锡因在五龙宫求雨多应,特重新建霖雨亭,并根据《诗经·风》中的诗句“灵雨既零”将“霖雨亭”改名为“灵雨亭”,意为美雨常洒。亭周风景秀丽,左右生有高大梧桐,小溪纵横,曾引得众多文人赞咏。
清朝人黄氏就曾题《灵雨亭》诗描绘说:“漪园水西路,遥听老龙吟。古殿含秋雨,灵风结暮阴。澄泓千尺水,清越九皋音。凭栏观鱼乐,悠然滚上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光芒夺目耀眼,难以直视,等王小Q再睁开眼睛的时候,一切又恢复如常。潭水中缓缓升腾一个巨型金色光球,“轰”地一声,一只金色娃娃破球而出,径直蹿向王小Q,紧紧抱住了他。
“你赶紧把我松开,我可真揍你!”王小Q没好气地说道。
金娃娃可没理他这茬儿,手上一点也没松劲儿,胖嘟嘟的小粗腿也紧缠着他的腰。
王小Q二话不说,一把抓住金娃娃的脖颈拽了起来,反手将他屁股朝上,两巴掌打上去,金屁股立马变红。金娃娃吃痛,立时变得乖顺,不敢造次。
“敬酒不吃吃罚酒,拿我当三岁孩子了啊!”说完王小Q“噗嗤”笑了,自己确实不是三岁小孩,而是刚满月不久的婴儿,放在平常世间,他连这个金娃娃也不如。
“五方龙神,还缺三位,快了,有你们大展神威的时候!”
金娃娃看着王小Q,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一脸疑惑地看了眼自己寄存了千百年的潭水,也不知眼前这人会把自己带到何处。
王小Q暗注法力,将金娃娃收起,五龙潭泉灵已拿到手,还意外收获了当年秦琼的神兵,此处不便久留,紧接着他又想起一事,便化作光芒而去。
千佛山上,龙魔现身禀报道:“神龙,龙居前来,该作何处置?是否也关入万佛洞?”
黑水嘴角一撇,似笑非笑,轻轻“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