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高峰的大手笔,21团新编制:“10营?不11个营!”

“大量的轻重机枪、掷弹筒对策装备,对人员要求大,所以基础人员编制就要大一点才可以。”

“其次,咱们采用大营编制,连排班也要采用大连、大排、大班的模式。比如每个连230人,三个连就是六百九十人。”

“每个班20人,一个排三个班,算上排指挥员,一个排就是六十四人。”

三位搭档乍然一听750人的营,全都跟着一惊,但听到后面,也都释然了。

听着大,如果采用大营、大连、大排、大班的方式,总的来说还是可以接受。

“大队长,你说的暂时是什么意思?”

不过,杨天亮敏锐的从高峰的话音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不由开口询问道。

“字面意思!”

杨天亮的话一出口,高峰就知道他在询问什么,笑着道:“21团是接下来一年,咱们发展的好不好,五个县城,乃至于更多县大队能不能发展好的关键所在。”

“所以,21团听上去是一个团,在后面,人数不可能固定成为一个团的两三千人,就现在来说,这十个营建成之后,人数都奔着六七千人去了。”

“上万人很正常,那个时候,一个普通的作战营,人数将会变成一千人,一千三百人,一千五百人,一个营当成一个小团很正常。”

高峰这轻松的解释,听着搭档们一阵瞠目结舌,高玉喜和王三河二人感触不明显,他们身为地方上来的人,属于半路出家,还是一个小庙出家,见得少。

可杨天亮不一样,这么多年打下来,第一次看到一个团长,将发展部队说的这么轻松惬意。

如果单纯扩编招兵很简单,一万人两万人轻松,但将这一万人两万人,人人有枪有炮,训练成主力部队,这可不是一个轻松事情。、

现在高峰却说的这么轻描淡写,杨天亮震惊、震撼的同时,心中也跟着期待起来。

他只是震惊、惊诧,但不怀疑高峰在吹牛皮。

县大队就是高峰的答卷,他是亲历者,所以他相信高峰,只是固有的经验,在新观念的冲击下,正在发生崩塌和替换,这需要时间。

“大队长,我觉得,你计划的十个营不够!”

就在这个时候,王三河好似想到什么,对着高峰笑着开口道。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