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回门和禁忌

实际上,回门的时间各地不一,古时是结婚第三日、第六日或七、八、九日,也有满月回门省亲的。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后代沿袭至今。由于“回门”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故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回门时,旧俗规定新娘走在前面,返回男家时,新郎走在前面,因为这次回门是女儿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走头趟”。在“双回门”后,一般不准在岳家过宿,必须当日返回男家,因为旧时有新婚一个月内不空房的风俗。

“我的婚假是半个月,韩诺上班的爱客家超市只给了她一周的假期,所以,也就不按照咱淄博本地的三日回门的俗礼了,先前也和她爸妈商量了,明天一早就回去,剩下的时间,我俩打算去青岛玩几天,等回来后,她就必须按时回去上班了。”魏小佑边吃饭,边对母亲说。

“回门给亲家准备的礼品都备齐了吗?”母亲问道。

“放心吧,妈,我俩都准备好了,不用搞得那么隆重,都是自家人,没那么多礼节的。”韩诺开口对母亲说道。

“那怎么能行!今天一早,你爸就给我交代好了,说等中午你俩回家来吃饭时,让我给你们说,回门时给亲家带的东西都给你们准备好了。”母亲接着韩诺的话说,同时指着客厅的阳台:“准备的礼品都放在阳台上了,到时候,你俩走的时候从这边拿着走就行。”

“妈,我爸总是这样,啥事都给我们想的那么周到,先前也给爸说过的,他还是给准备了,让俺多不好意思。”韩诺听了,心里十分满意也很感动,但脸上还满是歉意的道:“妈,您给俺爸说谢谢啦!”

“傻闺女,不用这样客气的,你爸本就十分中意你,再加上你还是咱家的大儿媳妇,他很高兴,早早的就想到了,也给准备好了,到时候拿着就行,不能让俩亲家在回门宴上遭人笑话的!”母亲慈爱的看着韩诺道。

“行,妈,俺听您们的!”韩诺没有再矫情,而是爽快的答应道。

“那就好,明天你们回门后,等你们回家来晚上一起吃饭。”母亲拍了拍韩诺的胳膊,答应着,并看着魏小佑加重语气的说道,尤其是提到“晚上一起吃饭”时,更是看了看魏小佑。

魏小佑知道,这是母亲在提醒自己要遵照“回门当天,不能在韩诺家留宿过夜”的习俗。

在淄博本地,很多的结婚礼数,大都是由博山的礼数演化来的。《博山县志》载:“周末,齐国西南郊长城岭下之北鄙,有孝妇颜文姜居岭下殁而有神,故后世目其地曰颜神”。由此,博山古时也称“颜神镇”,并因其孝而形成了特有的孝文化,其中,更延伸出诸多的婚丧嫁娶礼节习俗。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烟酒糖、保健品等。

而回门宴,更是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女亲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这就是回门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回门宴上,新郎要跟新娘一样除了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叫得自然、亲切外,还要对待新娘家的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而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不要急于回家,应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但,除了“回门宴”的礼数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禁忌礼俗,不能在回门当日在女方娘家留宿同房”。

在汉族和满族中都有新婚夫妇回娘家忌同房的习俗。满族准许姑爷住在西炕,别的客人一律不许住在西炕。但姑娘和姑爷是不能住在一起的,据说新婚夫妇在娘家同房会使娘家家道衰落。这也是性行为不洁、会亵渎神明的观念导致的。民间常以为,男女间的事,女方总是吃亏的。出于这种考虑,女家心理方面总有一点受压抑的感觉。再说,娘家、婆家不归一个血统,怎么能在娘家室内为婆家提供传宗接代的场所呢?假如真的是在娘家怀了孕的,岂不将娘家的“人势”、“财势”带到婆家去了吗?娘家一定会因此而衰落的。所以是绝对禁忌小两口儿在娘家同房的,这是这一风俗下的思想观念。

当然,随着时代的前进,全国各地的婚姻礼仪不仅由繁趋简,而且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迷信的、丑陋的陈规旧俗从婚礼中消失了,一些健康、活泼的新风尚逐渐推广开来,国家倡导节俭办婚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旅行结婚、集体婚礼等新的嫁娶形式。